有了新的线索,所有人都是干劲十足。
继这份图纸之后,许问把史光明建筑连窑的技巧也记录了下来。
史光明这个技巧就跟脑筋急转弯一样。
连窑这种数学题在他那个年代只有很少的解法,但在这个科技更加发达的时代,解法已经变得有很多种了。
但如果把现有条件极度缩小,放到当初的那种环境下时,你会发现解法还是有限的,而史光明这个,就是其中最简便、最巧妙的一种。
最关键的是,它涉及的是力学和结构学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将其变形引申,完全可以应用到其他地方,其价值可以说是难以估量!
这个东西一拿出来,马上就有文传会这边的专家轻“咦”了一声,坐下来扯过纸开始计算。
史光明的技巧是经验与灵感的集合,它跟民间工匠留下来的很多传承一样,思路很妙,但数据化程度不够,这使得很多东西只能靠经验来解决,很难具体在纸面上。
将其具体化、理论化,本来就是许问打算做的工作之一,不过他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还在琢磨入手的角度和办法。现在这位专家主动接手过去完成,那再合他心意不过了。
不过专家做了一会儿就停住了,他抓着笔,喃喃道:“缺乏实例……还是有点麻烦。”
“我这里有一个,是跟这项技术记录在一起的。”许问说。
他直接把阳宁村他跟史月娥一起完成的那张图纸上的数据报了出来。
另一个专家赶紧抓起纸笔,把他说的内容全部记了下来。
许问描述得很清晰,专家记着记着就开始直接画图。他年纪虽大,但落笔非常稳定,直线就是直线,曲线就是曲线,描绘非常精细,转眼之间就把简易的结构图画了出来,粗看上去竟然跟许问当初画在黄土地上的那个几乎相差无几!
不愧是文传会专门聘请来的行业顶尖人物,光这一手,就很厉害了……
“太好了,一个完美的例子!”前面那个专家看着图纸成形,兴奋地说,继续回头去把史光明依靠经验的技术转化成可通用的理论。
而这时,另一位专家也开始动手,对着那份残缺不全的无梁殿图纸完成同样的工作。
他们相关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远不是许问能比的,以前也不止一次完成过类似的事情,现在他们工作起来有条不紊,娴熟而笃定。
许问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的工作,眼神极为迫切。
他们现在在做的,就是他最想知道的东西!
从本质上来说,许问跟班门这些传统工匠没什么区别,他师从连天青,学的也是这套东西。
但是他从小接受的是系统理论的教育,内心信服的也是这一套。
在班门世界,他一直力图将两者结合,将传统技术整合到系统体系里面来。但这方面,他懂的有限,能做到的也很有限。
而眼前这里坐着的,可是这方面的顶尖专家,他们在各家高校任教,知识丰富、钻研精深,他们所掌握的,正是许问最为欠缺的。
许问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伺机发问。
这些专家都是为人师为习惯了的,最喜欢学生好学提问,也非常看重学生能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毫无疑问,许问就是一个绝佳的提问者。
他从小接受现代教育,思维体系和思考方式完全就是这边的。但同时,他自打学习技术开始,学的就是传统技艺,在那边的浸润极其深刻。
这两边向来存在矛盾冲突,许问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想得非常深入。
甚至由于他的实际体验,有些东西比专家们想得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