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火器可以大致分为重视、相当重视、一般重视和不重视四种,邓云自然是相当重视,重视到一直都野心勃勃的想要以火器来淘汰冷兵器战争,让整个时代的文明进程发生质的飞升。
而张弘范最多只能算是一般重视,他知道火炮远程杀伤的威力,所以行军作战都会携带火炮,而且元廷火炮的数量绝对不在少数!
但那是元廷不是张弘范的汉军!
威力越大的火炮体积越大也越是沉重,这和后世的当量越大威力越强悍是一个道理,但是体积太大就意味着转运的不便,这点根本无法避免!
除非是不急不慢的行军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克服这一弊端,但是不要忘了,张弘范率八万汉军走陆路是为了追击宋廷。
什么是追击?追击讲究的就是速度,因此汉军根本不可能携带大量的重炮一起行军,更何况那个时候残宋都已经成丧家之犬了,有什么必要携带大量重炮?
火炮对于张弘范的唯一作用就是轰击城头,为攻城的战兵创造杀上城头的机会!
因此,汉军营内此时也拥有两千五百斤的重炮一门,千斤左右的火炮十几门!
然而和逐虏军交手数次,数次大败终于让张弘范彻底认识到火器对于战争的意义,更是在和塔出两人商议如何破掉逐虏军大阵的作战方式达成之后,立即着手火器的筹备!
这其中包括召集数十的工匠和无数的劳工日夜打造火枪,突火枪这等废柴肯定无需考虑,张弘范需要的是逐虏军同样威力的火枪,他的虽然手上没有缴获的火枪,但是并不妨碍他去描述。
工匠永远都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群体,他们没有见过实物没关系,但是通过描述依旧能将逐虏军的火枪之所以威力强悍做出完善的猜想,然后通过一遍遍的去改造,最终完成燧发枪的雏形!
只是可惜雏形永远都只是雏形……
对于灭国之战而言,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可以短到忽略不计。
这一个月的时间,汉军营内的工匠才堪堪研究出以火石来替代火绳,可因为工艺不成熟,火石击打十次,充其量有两次引燃火药完成火枪射击,气得张弘范大骂之余恨不得杀人。
一个火石已然成为汉营内工匠需要攻克的重点课题,那么防雨的照门,简便定量的小药包乃至膛线自然无从谈起……
领先了一个时代的产物,若是就这么被随随便便攻克,那才是对邓云最大的讽刺!
另外就是火炮,火炮不需要像火枪那样能够做到连续性击发,因此火绳无需改变,但是火炮制造的难度又远非火枪可比。
因为装药量大,产生的热能也更大,数次击发之后炮膛就会过热变红,此时如果继续,那么炮管随时都会有炸膛的风险。
一旦炸膛,死的最快的毫无疑问就是炮兵……
这是工艺问题,就算邓云做出过一定程度上的改进,可邓云也不是造热武的专业性人才,他只能提建议,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只能依靠这个时代工匠自身的智慧。
工艺的制约,制造的难度直接导致造炮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