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区虽然还停留在沿海纵深四五十公里,但欧洲正在加开对美洲的殖民,尤其是洛伦萨对中美洲的控制正在扩大,墨西哥地区陷入全面动荡。
启夕城虽然在北美西海岸中部沿海,距离东海岸和墨西哥湾很远,但是岐帝国采取的经营模式根本不同。
欧洲采取的是城镇化控制,现沿着海岸扎一个个居民点,再以海岸居民点连线,平行向内陆推进,而岐帝国采取的是城镇化和游牧化相结合方式。
也就是说,理论上游牧大军带着牛羊群到哪里,哪里就是游牧之家,哪里就是游牧的领土。并且通过游牧巡逻,控制实际边界。
而且日后等到启夕城基本稳定,还要大量制造界桩,岐军游牧集团一边行径一边扎界桩,直到与欧洲殖民者撞上。
所以根据沈云卿的计划,未来十年每年还要向北美输送五到六万人,十年就是五六十万人,加上启夕城十年间繁育的人口和十年间迁徙人口繁育的人口,北美地区届时至少有两百万到两百五十万人口,期间陆续再建四到六个大型居民点。
十年之内岐军通过游牧运动,肯定会和欧洲殖民者在东部和南部相遇,甚至根本不需要十年,五年就行,因为岐军是带着马匹和羊群和粮食游牧,一个夏季就能走几千公里。
当然,这么大规模的迁徙和探索,非常消耗财力和物力,尤其是头五年,需要支出大量钱财、货物、牲口,但对现在的岐帝国而言,财政大量盈余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应对每年十二到十五万人口的对外输出。
一旦与欧洲殖民者碰面,距离战争就很近了。
翌日早朝结束之后,女帝召集兵部、张祥、沈云卿前往金律园召开御前会议,就对沃尔萨森开战讨论作战计划。
当然,这场会议户部也应该参加的,但这些年朝廷财政大量盈余,金戋寺的收入也一样见长,所以朝廷对战争的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尤其是在不占领大量土地的情况下,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女帝不打算让户部参与。
原因很简单,如果让户部参与一场不需要战后经营和治理,同时只有掠夺好处的战争,户部肯定是要分赃的。
所以现在对外的战争,如果不占领大量土地,而是实施劫掠,财政上以金戋寺为主,工部提供运力,户部提供民力和运力,兵部出兵去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通过战争掠夺到的好处就是皇帝和金戋寺分大头,兵部工部分中头,户部分小头。
总而言之,现如今岐帝国对外发动战争,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此番攻打沃尔萨森,不占领土,而是以劫掠为主,因此户部掺和一腿,就得多一个人分赃,这显然不是女帝希望看到的结果。
御前会议就正式开战和财政支出问题进行了量化讨论,其实兵部、户部、金戋寺、相府方面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制定了七套用兵作战的预案,这些年随着岐军火器装备率大幅增加,预案也几经修改,所以只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预案执行即可。
但预案和执行是两码事,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战争时间的问题。
虽然朝廷财力物力充足,但是前线距离本土太远,物力财力在充足,你送不过去也白搭,所以战争持续多久是兵部争论的焦点。
陆争的态度很乐观,他是按骑兵作战和野战模式估算的战争时间,从达尔翰西部边境到沃尔萨森地中海西海岸,直线距离不过一千四五百里地,按骑兵的速度,半个月天就能打穿。
考虑步兵和炮兵的速度,依仗岐军强大的兵器和火力,在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圣光骑士会联盟来不及大举南下增援小亚细亚,岐军两个月内就能推平。
更何况还有乌兹曼在海上和南线陆路配合作战,两三个月肯定够了。
但沈云卿却没这么乐观,他估计这场战争怎么也得打一年到一年半。
原因很简单,兵部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热兵器作战的经验,虽然在罗哈诺之战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仅限于七八千支枪的规模,上升到热兵器作战,一场战役都是几万支枪,甚至超大型战役都是二三十万,甚至五六十万支枪参与作战。
而且燧发枪作战不光是排队等枪毙,也有堑壕战和掩体战,电影上看到的那些野战排队等枪毙,都是为了演绎视觉震撼力。真正的燧发枪列队作战,都是能找掩体就找掩体,能挖堑壕就挖堑壕,真正的野战排队等枪毙的规模级战役其实并不频繁。
尤其是堑壕和城市结合之后,需要要面临复杂残酷的争夺战。
这些都是兵部没有经历过的战争模式,沈云卿之所以积极主张要打这一仗,也有通过杀鸡用牛刀,锻炼岐军热兵器作战的能力,积累更多经验。
虽然岐军现在的武器更先进,火炮射程更远,弹种更多,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敌,可以忽视经验,相反岐军缺乏十万人,甚至二十万人以上的热兵器会战的经验和调度能力,这些都需要积累经验
所以沈云卿估计这场战争得打一两年,开战的头半年会比较顺利,中期开始会变得艰难,因此沈云卿建议战争初期作战要谨慎,兵力不要分散,集中力量进行突击作战,并且采取包围、劝降、缴纳赎金和屠城手段,进行震慑,促使沃尔萨森的瓦解。
同时这块地皮日后是乌兹曼的土地,你占了太多也没用,所以主力战场应该让乌兹曼去硬刚,岐军打酱油总结经验就行了,咱们去主要是去抢劫的,不是去送死。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