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欧洲目前的工业能力,得到技术样板后,进行逆向工程,仿制出一个大概的样子问题不大,性能上会差一些,但功能差异不会太大。
沈云卿估摸着,如果中欧和西欧在同时得到枪械样品的情况下,仿制出样子货,只需要几个月时间。但造枪容易,造子弹难,没个三五年时间,欧洲造不出子弹。
所以欧洲即便今年就能得到样品,开始仿制,最快也要五年后才能开始列装。
沈云卿二十年内没有和欧洲冲突的打算,所以二十年时间,欧洲完全可能发展出大规模的定装武器军队。
因此新一代的自动化武器,和后膛火炮的研制和列装工作,必须在十年内完成,然后再用十年进行列装和普及。
甚至二十年后坦克也能出来,因为四缸机研制成功后,还要研制六缸和八缸、十缸、十二缸机,届时六缸机一出来,就会着手研制中型拖拉机,四缸机还不够。
拖拉机一出来,八缸机、十缸机成熟,就能开始研制坦克、飞机活塞发动机,届时整个工业技术和技术将彻底碾压全世界。
与张祥分手前,二人就工业向地方开禁一事进行了沟通,林毅贤与张祥也谈了两次。
就农业产业调整、土地改革、官制改革、行政区改革和工业向地方开禁进行了深入交谈,得知沈云卿有此长远规划,张祥立场已经改变,但这些内容都是沈云卿设计的顶层内容,是不能让下边知道的,即便是内阁,也不能说。
因此工部内部,现在分成两个意见,一波是以王曦照为首的继续反对,一波是以张祥为首的转向赞同,下一步工作要想办法说服王曦照。
翌日,兵部的消息不胫而走,早朝就薛刚彻底放弃原有计划,改变用兵方向进行了讨论,户部和吏部基本上不参与讨论,因为这次用兵是金戋寺出大头,同时也没有官场和利益上的直接关系,两部基本不参合。
声音最大的主要是御史、刑部和礼部,口径也很统一,一致认为薛刚改变计划南辕北辙严重脱轨,会影响战局走向,要求兵部立即派人追回薛刚。
其实关键问题就在这里,从神都到夕河,再快的传递速度,也要三个月,夏天可能少一点,了所以这个时候去追,根本来不及。
于是现在出现一个制度上的问题,朝廷鞭长莫及情况之下,信息出现严重的滞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已经不可避免,将领需要根据实际的战况调整战争部署,完全违背战前计划可是完全可能的。
现在刑部、礼部、御史都认为薛刚完全违背朝廷战略计划,有拥兵自重之嫌,要求朝廷进行压制。
由于兵权问题的敏感性,古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终的结果只有三个。
一是皇帝起疑心病,如果将领打了胜仗,可能变成功高震主,找机会杀掉。如果将领打了败仗,那更是死路一条。
二是皇帝觉得没问题,可以继续任用,然后就可能变成安禄山、侯君集、年羹尧、吴三桂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三是皇帝有良心,既想继续用,又担心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于是事后给束之高阁雪藏起来。
但通常不是一种,就是第二种,第三种情况非常少见。
由于早朝沈云卿经常不参加,兵部现在不表态,等待战场结果,宰相张祥态度中立,工部方面比较克制,虽然御史和刑部、礼部闹得凶,但始终成不了气候。
同时这件事既有周启的考量,也有女帝的想法。
薛家现在如日中天,周启显然也在担心薛家日后尾大不掉,而女帝打心底里其实谁都想搞掉,薛家也不例外,但现在谁都搞不掉,因为女帝发现,沈云卿把各方势力都拿捏的很好,换而言之说,沈云卿先在压着各方势力,各方势力被沈云卿相对削弱。
如果女帝贸然动手干掉谁,现在的平衡就会彻底失衡,造成政治动荡。
女帝由着周启试探,一是看看周启的能力,二是投石问路,看看各方势力之间有没有空隙,好给女帝下手。
薛刚的问题最终也没争出一个所以然,只要兵部没有态度转变,这件事就不会定性。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