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冷兵器时代修筑城墙涉及国家战略和军备,因此城墙修筑不是地方上想修就给修的,必须按标准来。
隆元二十二年修缮城墙,朝廷重新制定了修筑标准,将按行政等级不同,州郡分为上、中、下标准,县分上、下两个标准。
襄阳由于战略位置险要,又是当年七王之乱的重灾区,襄阳虽然道府所在,是上州刺史,但城墙修的是中州标准。
中州城墙和上州城墙最大的区别在城墙高度和厚度,上州城墙进行了加高和加厚,只需要剥掉内层或外层墙砖,用朝廷的配方,重新夯一层包土,就能实现加厚加宽,新旧土层密合的效果。
而襄阳城的城墙高度,明显是上州城墙的高度,厚度还不清楚是否也违规。
虽然城墙主要防范的是冷兵器,但对早期热兵器并非完全没有效果,如果把城墙墙体加厚,并且铺上草泥袋子作为防弹衣,就能有效抵御前膛炮炮弹的轰炸,甚至是后膛定装引信炮弹也能抵挡。
这就好比让炮弹打厚度一米的夯土墙,和轰击二十米厚的夯土墙,肯定是打二十米的夯土墙更吃力,同时现在水泥又到处泛滥,火炮炸开了缺口,明天就给你用水泥给堵上,此消彼长之下,城墙越厚,防御效果越强。
但沈云卿琢磨着,既然襄阳敢于违规建造城墙,就肯定是有朝廷无法反驳的借口。比如城墙太小,水淹之下容易垮塌等等。
而襄阳违章城墙的资金,一定是密党以各种名义出的钱,并且不在当地的资金走账上。
襄阳的对岸就是樊县,但城墙确是下州标准的城墙。
州城墙和县城墙除了城池高度、厚度和城墙功能建筑不同,最大的区别是炮位的多少。
州城是地方核心地区,战备力量肯定是最高的,战时资源都集中于州城,而县城不可能比州城的防御力量更强,因此不应该具备比州城更强大的战备配置,而樊城南侧城墙的炮位明显已经达到了下州的标准。
三十年前,岐军火炮凤毛麟角,后来火器大发展,火器守城的要求被提上日程,隆元二十二年开始的城墙修缮工作,也把城炮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设计,因此现在所有城墙都有炮位,通过炮位密度的多少,就能知道城墙的防御等级。
城墙越长,相对炮位数量就越多,城墙越短,相对跑位数量就越短。
同时州城墙和县城墙采取不同炮位密度,因此即便县城墙长度与州城一样,炮位的密度也不可能超过州城。而樊城的炮位密度明显与下州相当,炮位之间的距离更短。
这些情况地方不反应,朝廷再忽视地方违规,就很容易藏污纳垢。
船在江面停了两刻多种,得以进入襄阳码头登岸。
襄阳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现如今已是汉水上的一颗明珠,比起三十年前百业凋敝民生困窘,现如今的襄阳堪比江东的秀州,有两湖江上小江东的美誉。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