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等施君亦离去,薛仲安回到内宅,去见周玉凝。
“仲安,施大人都说了些什么?”
“户部不赞成金戋寺向民间开禁。”
“那你的意思呢?”
“我本意是缓缓,看看朝中动向,但昨晚席上,母后已经许诺在前,我如何能不答应。”
“既然已经答应母后,为何不直接回复施君亦。”
“施君亦反对,我也无可奈何。而且眼下父亲领军塞外,虽然金戋寺已经拨款,但辎重运补仍由户部与太仆寺负责,我岂能不知轻重。”
国库虽然财力不济,金戋寺先行垫了一些钱,但是后勤的周转仍然需要户部和太仆寺与兵部对接,如果户部想要搞点什么小动作,薛伯充和几十万人马就会成为户部的人质。
而且按一贯的历史规律,但凡是战败,十之八九都是内部政治失调和后勤失败,所以薛仲安不敢正面回复施君亦。
“既然有所顾虑,那为何不去探探桑劲川的口风,我可听说桑劲川最近与海郡王往来频密。”
“桑劲川与施君亦同属户部,岂能意见相左。”
“可不试试怎又知道桑劲川的打算,如若能说动桑劲川,那施君亦今年也六十有四了,让他致仕还不是母后的一句话。”
“嘶……”薛仲安闻讯顿时来电,他忙是又说:“爱妻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改日我亲自找桑劲川面谈,探探他的口风。”
翌日中午,桑劲川坐车赶到孟津县北黄河边的万料厂,得知桑劲川突然而至,沈云卿还是有些意外。
“桑大人,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呵呵,海郡王又是改币制又是开禁金戋寺,忙的却是我等户部的官吏,本官可不敢懈怠啊。”
“都是为朝廷效力,本王也是替陛下分忧,本王若有不周之处,桑大人只管说与本王便是。”
“欸,下官岂敢。下官此来是想知道金戋寺开禁,海郡王究竟准备如何经营,又如何兑现给民间财阀的好处。”
“其实很简单,民间财阀拿出钱款投入金戋寺,各占金戋寺份额,而后每年按各自份额分享金戋寺赚取的利钱。当然,由于眼下大敌当前,起初一两年难有收益,但是只要熬过一两年,沈某可保诸位收获丰厚。”
“但朝廷毕竟是朝廷,万一日后有个风吹草动,海郡王可曾想过。”
“桑大人如果是担心朝廷言而无信,亦或者陛下之后的新君,本王只能保证金戋寺按订立的典章制度与契约按章办事,无论是陛下还是日后的新君,总得言而有信。
至于其他风吹草动,只要朝廷吏治清明公正,诸位与朝廷,与陛下同心戮力,天下谁人又敢犯上作乱。”
桑劲川担心现在满嘴答应许诺诱人条件,待等哪日没了价值,亦或者皇帝眼红要独吞,甚至日后碰上新的君主登基不认账,侵吞财务怎么办。
当然,人治和皇权政治下,这些都是高概率事件。
历代王朝但凡是出现财政危机,目光都会转向富人和农民阶层,对付农民阶层最典型的手段就是不断加征,一直加到农民起义王朝覆灭。
针对富裕阶层的手段就是笼络或者迫害,不站在皇权一边认捐,就站在皇权对立面被抄家,最后把富裕阶层和部分权贵推向农民起义军。
反正他们有钱也活不了,不如投资新的权力势力,然后就会形成农民起义军与权贵富裕集团合流,最终推翻王朝的历史天命。
明朝是一个典型的把农民逼上天的王朝,但是明朝的文官集团、商人集团又不看好国内的农民集团,同时期的农民集团大搞打土豪不分田地,杀贪官杀富豪。
所以明朝时期以山西商人为首的富豪集团就去投资了满清,暗中走私大量的粮食、铁器。
而清王朝雍正时期奠定的乾隆盛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由于当时农民群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规模,同时又是满族少数民族执政,为了不步元朝的后尘,很大程度上又要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还不能向农民过分加征,于是目光又转向士绅阶层和富裕阶层,但凡是站在皇权对立面的富人当时基本上都被搞掉了。
当然,不可否认雍正是用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强力措施稳定了大清帝国,没有步元朝的后尘发生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