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房子修得的再好,地价再贵,把瓦都揭去了,下雨天让你花大价钱去住,你住吗。”
“当然不住啊,可不能把瓦盖起来吗。”
“瓦可以盖,但地上的积水却走不掉,一下雨就淹水,谁愿意住这样的屋子,地价自然就往下掉。书院周围的地价,和积水路段的地价,其实都是一个问题,生活的方便和不方便,越是能提供方便居住的屋子,地价就越贵。”
“但是靠近皇城的地价也很贵。”
听到这里,沈云卿有些无语,他说:
“陛下就一个,皇城那是沾着龙脉仙气的地皮,自然价格不菲,全天下就此一处,哪里还有。”
地价的涨跌起伏单纯站在供需层面分析,就是单纯的商品问题,但土地又不是单纯的商品,即便排除投机炒作,依然有生活品质需求带来的地价涨幅。
如购物便利、就医便利、交通便利、买菜便利、学区房等等,都是构成房价的重要因素。
新学小学、中学办起来后,地皮都选在当时地价较为便宜的地段,最开始两年还看不出来,两年后地价迅速飞涨,原因正是新学带来的入学方便,还有新学背后的技术经济。
谁都很清楚,朝廷办新学,就是为了培养人才,日后推广更多技术和设备,谁家子弟掌握了技术,就掌握了赚钱的法门。所以一传十十传百,涌入神都就读新学的子弟络绎不绝,周边房价水涨船高是必然结果。
而且房价问题不仅仅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突出现象,其实古代就有,丞相高官买不起房是常有的事,而且在没有银票,黄金白银还不多的时候,行贿受贿都爱收房子。
因为朝廷不断铸钱,让铜钱购买力不定期缩水,但是房子价格却会因为物价和铜钱购买力缩水而涨价,具有保值功能,所以房产在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投资产品,绝不是近现代才有的现象。
欧阳龙菲每天送孩子上学后,沈云卿就给她吩咐了一个任务,去大街小巷听消息,走访各种场所听老百姓讲什么,然后回来汇报。
而且你不让她去,女帝其实也会暗地里吩咐她留意沈府的消息,还不如让她留意民间的消息,间接给女帝打报告,也算是给女帝提供了一个信息渠道。
欧阳龙菲提到的路面积水导致黄金地段地价下跌的情况,归根到底是生活便利和施政问题。
当生活不再便利,即便是黄金地段的房子,也会迅速跌价。因为居住的本质是生活,只有生活便利,房子才有价值。
就好比在沙漠里盖一栋精装别墅,但是不通电,不供水,没有网络,没有空调,每平米卖两万人民币,你要不要。
显然傻子才不会花两万买一栋豪华精装别墅,因为没有生活便利性可言,也就没有居住的价值。
城东积水问题已经不是一年两年,最近五十多年一直都有,只不过最近几年比较严重,因为最近几十年从来没有疏通和治理过。
岐帝国定都神都已经是四百多年前的事,地下的管道直径大都只有一尺,四百多年前市政设施,四百多年间没有像样的大修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肯定无法承受超负荷使用。
尤其是最近十五年,神都人口增加迅猛,最近八年尤甚。今年的人口统计现实,神都常驻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二十万,流动人口计入在内,一百五十万肯定有。
而四百年的建设标准是按五十到八十万人的标准建设,加之最近五十年间没有铺设新的管道,没有大修过,繁华地段又是人口和生活密集区,不积水才见鬼。
而且最近十几年首都地区生活改善显著,油脂使用量飙升,加之又是北方,油脂倒进地下后凝固淤塞,然后再和其他不明所以杂七杂八的垃圾结合一起,就容易变成固体脂化物堵起来。
其实早在去年,地皮价格大帐的消息由户部提出之后,朝廷里就有扩建城墙,大搞市政的打算,而且财政也在回暖,全国经济欣欣向荣,修城墙搞市政,似乎已经顺理成章,女帝也在琢磨着要不要修,征求沈云卿的意见,他不置可否。
因为最早提出扩建城墙的是女帝,隆元二十一年就动过念头,但当时是说十五年后,这才过了一半不到的时间,就说扩建城墙,不免有自食其言的嫌疑。
当然,眼下地下管网不堪重负,修有修的必要。
但眼下扩建城墙不是时候,西征还没完全结束,征讨阿瓦达提还在当口上,交趾需要经营恢复,肃汝需要归化,塞外也要投钱稳定,都是花钱的地方。
此外既然热兵器已经出现,修城墙就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能成为摆设,需要发挥一些防御功能,所以首都城墙扩建要重新设计体系。
不过市政的规划和预准备工作,确实到了需要提上日程考虑的时候,尤其是地下排水系统。
沈云卿打算一步到位,要建就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不能一场小雨就积水,一场大雨就跟发洪水一样。
排水管直径要足够大,要修五县一起修,既利于今后城市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利于日后的工业和经济发展。
不能隔三差五管道堵塞就开膛破肚,隔三差五铺设线路开膛破肚,让人不胜其烦。
至于城墙扩建,再等等也不迟,再等几年技术更成熟,可以有一些辅助设备用于工程建设,用以替代人力,成本上也会划算得多。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