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872章 南海

第872章 南海(1 / 2)

夷洲逗留期间,会见了当地士绅和夷洲的官吏、金戋寺的雇员,还有岛上的一些部落头人、酋长,视察了夷洲的农业和经济开发情况。

夷洲现在是全国最大的木料和蔗糖产出基地之一,此外受到农业技术输入和政策扶持,岛内的大米产出激增,尤其是岛内少数民族也开始使用良种和大量耕牛耕地后,几年前开始大量跨海卖到闽东。

而且岛上土地肥沃,亩产都是两石以上,梯田可能少一点。

随着近些年化工和国内消费的需求猛增,夷洲的蔗糖已经成为岛内重要经济资源。糖虽然是常见的甜味剂,但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盐一样,都是工业必需品。

朱公成、皮小五、郭友东等人十几年间因为蔗糖和木材赚的盆满钵满,但是钱再多,没地方消费也白搭。

当年因为庒县民变迁入夷洲的人户发家致富后,日子其实比大陆好过,每家每户都是四五个孩子,十六年过去,有些后生的孩子都已经十三四岁,再有几年也能传宗接代。

杨思茅这些年还是在当地开私塾教书育人,朝廷开始在夷洲种基础书院普及读书认字后,杨思茅的私塾被划入合并对象,现在是夷洲城内最大书院的院长。

书院不仅接收岐民子弟,也接收少数民族子弟,而且无论岐民子弟,还是少数民族子弟,教育费用一律全免费,还提供每天两餐,也是目前除腊婆潮瓯、瓦瓯、交趾、西南四地之外,第五个有免费教育的地方。

当然,也仅限于读书识字和传统的士人教育,所以学制不是很长,五到六年左右,一般招收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

如果表现优异,书院院长可以直接写信举荐给金戋寺,金戋寺有专门的部门该项事务。

被保送的学生送往轩禾书院深造学习,书院专门开设有对口的政策学制培养他们农业、经济、技术、教育等技术技能。

毕业后可以推荐到一些衙门,或者金戋寺门店、工厂进行基层锻炼,若干年后视情况继续任用,或者派回原籍地发展经济或者技术、教育,发展自己的家乡。

再有几年,第一批保送受训的孩子就会陆续返乡,朱公成等人的孩子也会受到一些关照,让他们去轩禾书院留学,一些会继续留在中原生根,而一些回到夷洲岛上继承家业继续发展。

也算是这么多年开发夷洲,沈云卿给他们的一点补偿。

夷洲停靠的期间,沈云卿给当地补了大量的货物,主要是布匹、水泥、植物染料、煤炭、铁料、工具、药品、草药、农具、牲畜苗、草药苗株、种子、相机、农业技术书籍,以及一些小型的蒸汽动力设备和机械,五十名技术人员、郎中、军事人员与随行迁入家眷。

此外还有一批二十门十二斤的岸防火炮,二十门十八斤的陆军步兵炮,用于增强夷洲城对海防御,主要是防备乌兹曼武装商船队迷航,或者恶意穿过海上来到夷洲,以无主之地为由占了夷洲。

而之前夷洲并无火炮,此番运来四十门火炮和若干军事人员,就是为了增强当地对海防御。

但人比货精贵,愿意来夷洲的人并不多,技术人员和毕业生就更少了,为了凑齐农、工、商、医、军这五十个人,沈云卿费了很大功夫。

原本还想在夷洲再多待两日,去附近的部落领地看看,恰逢赶上连绵的大雨,进山的道路不畅,只好作罢。

杨贤礼、杨贤良兄弟二人还要继续带上一段时间,沈云卿给他们留下了一艘苗家的货船,他们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直到呆腻了。

登船离开夷洲后,船队没沿着东南沿海航行,而是直奔东沙群岛。

东沙群岛一直是东南沿海渔民经常登岛落脚的地点,但当地没有常驻居民,属于无人常驻岛屿,但一直是岐帝国疆域之内的岛屿。而且东沙群岛眼下是岐帝国出产海珠和珊瑚的重要海域。

之前由于海禁,渔民和民间商船多数时期无法到达这里,近些年开禁后,渔民和商船经常往来东沙群岛,采摘当地的海珠和珊瑚。

沈云卿从此走一遭,就是要去岛上看看张翀种的主权碑。

过去几年间,张翀和吕暮然多次出海,在大大小小的礁石、岛礁、浅谈和海岛上种了不下两千四百对主权碑,明碑一块,暗碑一块,东沙岛是东南沿海较远的外岛,顺路正好上岛查看石碑留影。

礁石、岛礁、浅谈和海岛之外的飞地,前前后后还种了一万三千多对。

离开东沙后,改道前往广州,比大队晚了四天抵达广州。

抵达广州后空船装货,同时卸载一批从北方和秀州、夷洲装运的货物,卸空的船只再次从广州补货装满。

这些都要提前按计划安排,绝不可能登船到了广州,再临时组织货源,根本来不及,而且也会打乱当地的市场价格秩序,造成瞬间的极度缺货。

广州停留期间,陆续会见了当地官吏、外藩寺与当地金戋司官吏及负责人,了解最近广州外商和当地行市。

最新小说: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 陌楚 北宋大表哥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