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来朝廷送达的战报,封在一个存放地图的皮革桶内,可见兵部整理的军情报告好不少。
确定铅封完好无算,沈云卿打开皮革桶,里面塞满了信件和几张地图。
先是取出全部信件,有兵部的详细报告,有范勇、陆争的信,女帝的密函,还有家书,也有有薛刚、周枢的信,沈云卿先拆了兵部的详细报告。
报告很厚,得有三万多字,要知道这可是中古汉语,三万多字的表达效率少说得抵七八万白话文。
报告开篇都是西征主要经过,这些都没太多的看头,一目十行略过就行了,主要是看中后段内容,沈云卿急于知道北高加索和南高加索的情况。
达尔翰地和铁律国分别在高加索南部和北部地区,结合绘制的百万比例尺地图,沈云卿发现这个铁律国的西部边境,距离第聂伯河已经不远。
确切的说,罗哈诺这个国家是由三部分构成。
主体部分是中亚北部和里海北部地区,铁律国是第聂伯河以东至伏尔加河平原,达尔翰国是高加索南部和土耳其东部地区。
达尔翰地已经超出了之前预料,并不像朝廷此前掌握,和西斯法赫描述的情况,正是这一点的出入,导致乌兹曼对岐军出现在达尔翰地非常紧张。
之前一直认为,达尔翰地是今天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东北部地区。
但岐军这次送回的绘制地图上看,达尔翰地包括了今天伊朗西北地区的大不里士,土耳其东部多数地区,都快冲到伊拉克和叙利亚了。
也就是说,岐帝国现在其实已经深度介入到中东北部地区,不单单是和乌兹曼接壤的问题,而是全线接壤,挡住了乌兹曼向北扩张进入欧洲的通道,所以乌兹曼其实是非常不满的。
而且从兵部的报告上来看,达尔翰国王位被罗哈诺王继承,除了因为达尔翰王室子嗣继承出现香火断绝,法理上罗哈诺王有合法继承权,和寻求保护之外,从抓捕的达尔翰地贵族的供述来看,乌兹曼已经在打达尔翰地的注意。
也就是说,罗哈诺和波兹津火拼后国力被削弱,乌兹曼可能趁机攻打还只是联姻状态的达尔翰国,打通北上陆路通道,为日后攻取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奠定基础。
而且达尔翰地比预想的大得多,这是开战之前沈云卿没料到的。
他只以为这个达尔翰国,也就是南高加索巴掌大的地方,应该不至于引起乌兹曼的反应,但现在来看,是全面接壤了,乌兹曼无疑感到了紧张。
至于忽喇方面,基本肃清了罗哈诺北部国土,俘获了大量人口,为了达到统治目的,继续奴役了一部分,同时对那些炮灰和投降者幸存下来的这批人,进行了封赏,让他们继续为忽喇卖命效力。
不过忽喇正在往北罗哈诺迁徙牧民,一来监视当地,二来进行分封,以达到缓解内部矛盾的目的。
此外岐军在打到达尔翰与乌兹曼边境钱之前,乌兹曼已经出兵越过了达尔翰与乌兹曼传统边境线,控制了大量要津和土地,岐军曾前去交涉,要求乌兹曼退回边界,但遭到了拒绝。
由于乌兹曼枪多人多炮多,岐军未做还击准备,也就是说,乌兹曼不费一枪一弹,占了达尔翰地上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都是当地最好的耕地,其中还有一处很大的金矿也被乌兹曼给占了。
而岐军由于枪少炮少,底气不足,未能进行有效军事震慑,被占的土地也要不回来,此外达尔翰地本就是意外“收入”,岐军将领大都抱着多一寸少一寸,都无所谓的态度,所以这件事上前线采取了克制态度。
即便真打起来,岐军并不占优势。
兵部的报告基本就这样,范勇和陆争的来信分别提了划界、军事部署问题,以及黑海以西的情况。
范勇不主张在目前的实际控制线上划界,因为乌兹曼越界控制了北上通道的全部要津,岐军处在平原上,能够固守的战略要地少得可怜,一旦乌兹曼入侵,岐军无险可守,更何况当地民情不利,驻军不足以应付乌兹曼倾巢出动。
其次是兵力问题,无论是否裁撤罗哈诺投降军队,都面临解散后如何安置,这些人都是长期打仗的职业军人,根本不会种地,如果放牧就是允许他们到处流动,随时都可能发展成反叛武装。
但如果不解散,这四五万的收编罗哈诺军有可能成为隐患,可如果养着,有得是一大笔支出,朝廷现在主张解散,但解散后解决不了问题,范勇来信询问沈云卿其他办法。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