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909章 昆吾国(4)

第909章 昆吾国(4)(1 / 2)

昆吾国地处偏远,由于需要穿过卡里马塔海峡和爪哇海,因此没有岐帝国民船来过昆吾国,户部的船也不来,只有每次张翀出海,一定会来这里补货和进货,同时进行人员派遣轮换。

因此昆吾国的草药仍然大都先去泽洼国,然后上岸交易,张翀每次过来过,也会给他们带一些两千石左右的风帆船。

一开始是国内制造的远洋风帆船,方便他们出海进行贸易,昆吾国的草药才得以大量进入泽洼国交易。

岐帝国有需求,商人们就会把这些草药运往岐帝国交易,但是价格都被加过利润,所以单纯从市场商人那里买来的这些药材,要比张翀带回来的贵得多。

这次过来就是进一步考察当地的种植规模,以便于日后调整对昆吾国的运力。

结束对孟古的访问,使团开始返回幸培,沿途可见大量的橡胶树留着乳白色的的汁液,当地的孩子都拿橡胶凝固后的固体物做玩具丢着玩耍,如果不是距离太远,航海船只吨位不够,沈云卿很想把当地的橡胶贩卖回国。

虽然腊婆、吕宋和东南亚都有橡胶,但只有越接近驰道的橡胶,品质才越好,有效成分越多。

回到幸培已经是登陆后的第七天,船队的卸货刚刚完成,正在给船队装运当地购买和交易的草药、珍珠、砗磲、带帽、辛香料、动物制品、麻棕、木材和土产,还有口粮和淡水。

由于没有合适的码头,三千石船只能在涨潮的时候靠港,因此只能用当地的两千石船和小船进行转运,先从码头装上中小船只,再让中小船只靠梆大船,进行吊装。

这次一口气全部买空了当地的出口货物,各村还在源源不断把能卖的都卖掉,而他们则得到岐帝国的布匹、铁器、工具、锅碗瓢盆、药品、草药、蜡烛、针头线脑、木工机械。

当地对药品需求很大,尤其是对奎宁,当地疟疾很厉害,昆吾国受到册封之前,人口增长率很低,很多小孩都是死于疟疾,因此第一批学使以农业和医疗为主,普及他们接种土法牛痘,防治疟疾,教他们吃熟食、喝热水,防止病虫害,这些都要药品。

舰队装货完成之前,沈云卿提议前往老国王拉鲁布的坟地祭扫,玛瑁孜欣然接受,在他看来这是天朝对他统治的认可。

在昆吾开国之前,当地没有祭祖的习俗,当地死个人就和树叶掉落一样,死了之后随便找个地方手刨个坑给埋了,或者划着小船出海给抛海上,人的一生就这样了结。

学使来了之后,首先教会他们尊老爱幼要祭祖,要感恩先祖对生命和土地的贡献,让他们建立祖先和土地的精神情节,有一个信仰的寄托。

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中国人的信仰何其伟大,中国人不信神,不信邪,就信自己一双手,背后的精神动力是对土地,对故乡,对祖先的信仰,这才是真正而纯粹的信仰。

任何一神教传播的信仰,归根到底都是唯心论和统治工具,世界上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你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

岐帝国向他们传播土地和敬畏先祖,就是让他们有一个自己的精神归宿,而且是人之常情,说到哪里都绝对不错的思想。如果他们信了,那他们也会成为中原文明的一部分。

同文未必要同种,但同文一定是同根。

学使给玛瑁孜找了一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把拉鲁布葬在这里,修了一个简单的坟冢,同时把前一代的老王和王后也迁了过来。

玛瑁孜的母亲还健在,但是双目已经失明,这种情况在赤道和热带很常见,光照太强,都是晶状体老化过快引起的白内障。

沈云卿来着之后才知道,玛瑁孜家族之前并不是昆吾部落的首领,是禅位传到他们家的,他们之前只是当地村子较大的酋长。

传位之前的大酋长的几个儿子都夭折,所以把女儿嫁给了玛瑁孜的爷爷,大酋长这个位置就落到了他们家的头上。

按当地习俗,禅位给别人家的大酋长,传位的老王年老后要一人孤零零的找个地方死去,所以玛瑁孜一直没有找到大酋长的葬身地。

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在茹毛饮血的蛮荒部落,只有对强者的敬畏,没有对年老体弱者的尊敬。

在人类还是穴居洞人的年代,弃老、杀老的情况很普遍,因为生产力低下,食物不足,年老后丧失了生产力来源,当部落难以为继时,老人是最先被放弃的人群。

而异姓酋长的让位和传承,老酋长遵循的古法,无疑是避免部落内战和人口消亡的最好选择。

这就是原始的野性,他们需要一个成长的时间……

人死后就占一捧黄土的地方,无论是泱泱天朝的皇帝,还是这个荒僻一隅的土酋长,死后就占巴掌大的地方,墓地再豪华,也改变不了一样的结局。

继续逗留了两日,十里八乡的各族大小酋长都蜂拥而至,他们认知有限,只知道岐帝国是极为遥远的一个很大“部落”,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仅限于此,他们的愿望几乎微不足道,就是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多生孩子多活几年,仅此而已……

码头上,玛瑁孜和扎扎亚罗依依不舍泪流满面:

最新小说: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 陌楚 北宋大表哥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