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朝野内外便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襄国王杨裕薨了,还是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掉下来摔死的。
襄国王杨裕本身并不是什么显眼的人物,大多数官员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若是提到他是慜太子的次子,现在备受天子宠信的熙王杨俨的同父同母的弟弟,众人便会恍然大悟。
杨裕的死本来只是一件常事,但在这个蜀王刚被废的时候便毫无预兆的薨了,足以令人浮想联翩。
皇宫就是一个秘密的筛子,根本就没有什么消息是能够瞒得住的。
很快朝堂之上便隐隐约约地传着襄国王杨裕之死可能是跟蜀王被废有关。不过这只是一种留言,并没有什么官方证实。但这股风潮却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越演越烈,大有弥漫之势。
杨广明面上没法对杨俨动手,但这不意味着杨广就这么放过杨俨。当初是杨俨在暗,杨广在明,杨俨针对杨广的设计才能实现,今日杨广开始正式杨俨,这攻守之势相易,只得逼得杨俨无力招教。
似乎杨坚对此都视而不见,反而做起了一些让人看不懂的事情。
八月底,杨坚下令遣十六使巡省风俗。
若是这一条还有些道理,国家要整顿风俗,接着杨坚又下诏“朕归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现在,爰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便有些问题。杨坚要诸州名藩均建灵塔,分送舍利于三十一州;又命天下舍利塔内各作神尼智仙(“仙”亦作山)之像。
尼智仙本河东刘民女,有戒行。杨坚初生于冯翊般若寺,智仙即将帝舍于别馆,躬自抚养。故文帝每言“我兴由佛法。”尼殁,即葬该寺,帝为之建坐塔,命史官王劭为智仙作传。
虽然杨坚常谓天下一统太平皆是佛教之力,但这个时候再做这件事有些本末倒置了。
杨昭光等着杨坚的安排,没想到却是等到这种东西,怎能不失望。
黄明襄看出了其中的关键,便向杨昭说道:“圣人虽明为崇佛,实为言父母养育之恩。这两年,皇室多事,先有秦孝王,再有慜太子之事,再加上今日的蜀王和襄国王,圣人被家事所扰,实已心忧至急。圣人特命天下舍利塔内各作神尼智仙之像,既是为了表神尼智仙的养育之恩,也是为了推崇孝道,巩固国本。”
杨昭因此了然,于是上书杨坚,凡七十岁老翁,特赐肉五斤,布一匹,以彰大隋推崇孝道。
杨坚大笑,不仅应允了杨昭的建言,又在朝堂之上夸杨昭仁孝贤明,堪为大隋良君。
这是杨坚第一次在人前言杨昭能继承皇位,众人皆惊。本听宫中的小道消息说前几日圣人刚斥责了魏王,现在看来魏王仍是圣眷不衰啊。
熙王杨俨看着杨坚、杨昭一副祖慈孙孝,和乐融融,让人羡慕的样子,心中忌恨,有如火烧。
自己才是大隋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凭什么被杨昭夺走了一切。
杨俨这一次是小试牛刀。在他的预想中,能够杀死黄明远最好,黄明远是杨勇之死的罪魁祸首,但这个结果实在是太难了。果然,黄明远把五千伏兵全歼。
在杨俨心中,无论是杨广、杨秀还是杨谅,最后查到谁都可以。无论是杨谅还是杨秀,都不是什么实在性的证据,不能使人信服,只要过后他再放出风来言是太子杨广故意陷害,到时候杨广怕是决脱不了干系。
当然最终将被锅人设为杨秀杨俨也是无奈,也只有幕后主使查出是杨秀,杨坚才不会详查或者是故意遮掩,也就能导致最严重的后果。
到时候蜀王越惨,大家也就会越认为是杨广的报复。若是杨坚心生怀疑,那就更好了。
而且蜀王被废,对杨俨并不是坏事。
虽然杨秀是杨勇一党,但跟杨俨并没有多大关系,反而成了杨勇一党新的旗帜。杨俨这次动手,正是为解决内部忧患,确定自己的地位。
杨俨也知道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若是想名正言顺的太平接位几乎不可能。他从现在也在做准备,等待杨坚死去的那一刻。
那时候的杨秀正是杨俨的助力。
杨秀被废,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仍然在京城拥有很大势力。这些势力,包括私兵,都是杨俨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