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通唯唯诺诺,在秦蒙面前,哪敢有半点忤逆不顺之处?
杨林是比较理解秦蒙的,他知道秦蒙素来看不惯软骨头,不给半分好脸色,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真的惹恼了秦蒙,绝对会像刚才一样,直接拖出去就砍了。
其实。杨林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论起嫉恶如仇,性情刚烈。老爷子敢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不过,年岁大了以后,杨林对于人情世故,多少是有些妥协的。他就认为,像魏文通这样的。只要不涉及到原则大义,有那么一身本事,该用还是要用的。
因此,杨林见魏文通被秦蒙训斥得要命,便插话圆场:“蒙儿,也不必对文通太过苛责了,既然他选择降我大隋,那就得当做是自家同僚兄弟对待。文通啊,你可是有话要说?但说无妨嘛。”
魏文通听得热泪盈眶,噗通跪倒在杨林面前:“多谢王爷厚爱!罪人所犯之事,乃捅破天的大罪,承蒙王爷,还有秦将军挽救罪人于苦海,便是结草衔环,也要报答王爷和秦将军。”
秦蒙听得直翻白眼,魏文通这厮,有本事是有本事,但其身上钻营之气甚浓。秦蒙是怎么也看不惯这一点的。
不过,秦蒙也不好拨杨林的面子,便把头转了一下。
魏文通说完了拜年的话,马上就进入到干货当中。
他是高宝宁手下高级将领,对高宝宁旧部的情况,了如指掌。
高宝宁叛逃塞外,本身就带了五万兵马,加上不断收拢前周叛逃之人,最高峰的时候。麾下曾聚集了能有二十万之众。
后来,因大隋屡克突厥,高宝宁部可活动的空间不断被压缩,其部众不断减少,到了高宝宁身死,在塞外的部众,仅有不到十万。
这些部众,随着高宝宁的战死而鸟兽散,像魏文通秦彝这样的大将。可以投到大义公主那里。而其他的小兵小将,则是如丧家之犬一般,自寻活路。
这些人,大体上是往四个方向走。
东南方向,可以窜逃到高句丽那里,融入到当地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