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藏品浮现,现场忽然变得很安静。
如此现象,正好体现出这场拍卖会的高端。
在座的都是大鳄,那一个没经历过风风雨雨,处事不惊,要是见到藏品就惊叹连连,只会显得没见过世面。
这是一方砚台,体型较之一般的砚台大了不少,黑灰色,整座砚台乍一看给人大气磅礴的冲击感,再一看又给人锋芒毕露的既视感。
砚台长约一尺,宽半尺,高三寸五分,周遭镂空雕刻有一副山水亭台,仔细看去,能看到亭台内正有一个人正写字。
这还不是最让人惊叹的地方,施雅艳利用镜头,让砚台一些细微之处展现在后方大屏幕上。
亭台内写字人旁边有一个砚台,和摆放在众人面前的砚台,一模一样。
如此精湛精细的雕工,引得不少人都眼露惊奇,再想如此精细的雕工,出自那一名家之手。
“璞玉,经过名家灵感构想,雕工洗礼,最终才能成为世人为之惊叹的名作,今天这一方名为观砚阁的砚台,材质与四大名砚端砚差不了多少。”施雅艳开始深挖砚台信息。
一件藏品,决定其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年份自然跑不了,因为这是古董藏品的硬性条件,再接着可能是材质,出自谁人之手,附带那些让人铭记的故事。
“材质可与四大名砚端砚相比,端砚可是四大名砚之首。”有人开口。
有人接着道:“端砚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用于书画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是啊,现如今,无数商人为牟利胡乱开采,要想找到此类材质的砚台,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材质极好,雕工精美,好一方砚台。”
“诸位说得不错。”施雅艳笑着接话,说:“众所周知,“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离不开“端、歙、洮、澄”。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在场人都点头,身为藏品大家,这些知识要是都不知道,也就没来这里的必要。
“此观砚阁精美雕工,排名虽说比不上四大名砚,可材质以及其精美造型,与之相比也是差不了多少的。”施雅艳调转镜头,让在场人能发现更多砚台的精美之处。
“一块上好的藏品,材质好,没有精美雕工,新奇创意,那只是浪费。”
“雕这砚台之人,定然是个大师无疑了。”
“就是,如此雕工,没有浪费这一方与端砚出自一处的上好材质。”
“新奇的创意,将蕉叶白、鱼脑冻、金银线、石眼等掺杂的纹理恰到好处的雕刻成各方景物,妙哉。”
眼见讲解得差不多了,施雅艳目光投向在场的一个年轻人,继续说:“这观砚阁,出自孙二公子孙玉林之手,据传出自明朝初期大师,是不是这样呢孙公子。”
一件拍品,除去主持人开序讲解外,藏品主人也会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述。
身为藏品主人,对自己拿出的藏品要是都不了解,只能是门外汉。
且这一场拍卖会,除去楚父,齐先生这些老一辈,其中坐着不少年轻一代,他们不是跟着来看戏,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哈哈,多谢施雅姐姐的精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