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绍宋 > 385.第380章 同桌同饮

385.第380章 同桌同饮(1 / 2)

第380章 同桌同饮

出了这档子事,赵官家明显是生气了,吕相公脸色也很不好,这倒是可以理解……别的不说,所谓王师一到,敌军望风披靡、百姓赢粮景从的戏码实在是大打折扣。

只不过,这两位一旦不爽了,那随驾的众人,从王彦、王德、郦琼、范宗尹这些实际上很有政治地位的大人物开始,到那些没有发言权的公阁百强为止,全都有些噤若寒蝉。

唯独,噤若寒蝉归噤若寒蝉,事情总是要办的。而赵官家那里虽说挨了当头一棒,让他意识到了北伐所面对的情况有多复杂和纠结,可越是如此,也越需要硬着头皮往下走。

于是乎,安邑开城后的第二日,赵官家便收起脸色,佯作无事发生一般召开军议,询问接下来的行程,然后倒也的确接到了多种建议。

第一大类建议是希望官家就在安邑或者解州州城这里暂时安顿下来,建立行在,好安抚本地人心,也是向后方表明河中(运城盆地)尽下的意思,然后等到御营骑军也就位了,再合大军北上太原云云。

第二类,则是建议赵官家不妨西向河东城,乃是说有重兵把守的河东城那里说不定会跟这边一样,见到龙纛后直接投降的意思。

这两类意见是主流,文官和大部分东南过来的公阁成员们多是建议赵官家留在本地,而王彦以下的军将多是建议赵官家往河东城走一遭。

毫无疑问,前者怕免不了有些打官职空缺和图安稳的主意,后者则明显是为了可能的军功……没人会觉得河东城那里的温敦思忠和数千女真兵会直接投降,反倒是都觉得这都大半个月了,黑龙王胜的攻城阵地已经建好了,到地方直接能捞到点什么。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赵玖都不会惯着他们。

所幸还有第三份建议。

“陛下。”

吕颐浩在县衙中拱手以对,其人神色冷清,丝毫看不出昨日的愤怒与难堪,哪怕很多聪明人都已经意识到,昨日石皋的自杀更多的是针对这位相公的。“臣以为解州既下,便不可久留……”

“哦。”赵玖状若讶然。“吕相公何出此言?”

“官家北上,所图甚大,乃是要全求两河为上的,若有可能,便是燕云也要尽力夺下。”吕颐浩不慌不忙。“河中一府两州,得之而扼绛县便可守,固然可喜,但官家若是摆出一副可喜姿态,怕是反而要被有志之士耻笑,前线将士也会觉得官家所求甚小,不免懈怠。”

“那便是去前线了?”赵玖面不改色。“是去河东城?”

“自然是去前线,可既是去前线,哪里又要去什么河东城?”

吕颐浩继续昂然相对。“金军撤出轵关陉,退过浍水,夹汾水而守,已然是弃了河中的意思。而那河东城虽是河中首府,当世名城,但初战受挫,已无出战之力,又被数倍于己的王胜部合围,折腾不得,如今又断了援军可能,早就是一座死城了。至于温敦思忠,出身阿骨打本帐,又在河中数年,杀戮甚重,是官家亲手放入那份战犯名单的敌酋,且不说会不会投降,便是投降,官家难道会应许?所以温敦思忠也只是一个活着的死人了。”

“朕晓得了。”赵玖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必死之城加必死之人,朕若是多看一眼,都是不该,更是在抢王胜辛苦一月的战功。为今之计,河东那里,只该摆开阵势,让王胜引御营左军主力堂堂取之,杀之传首天下,以作震慑……是也不是?”

“是。”

“那朕又该去何处呢?”

“请官家移跸铁岭关,总督诸军向前,与金军主力争夺临汾!”吕颐浩的言辞听着便让人没有反驳之意。“这才是官家渡河向北的本意。”

“吕相公说的好!”

赵玖当场拍案,却又环顾左右,恳切咨询。“诸卿以为如何,可有其他好主意?尽管说来,朕与吕相公必然诚心思量。”

其余诸文武面面相觑……然后自然是恍然大悟,并纷纷出列称赞吕相公言辞恳切,一语中的,官家本不该停在这里浪费时间,也不该去在意温敦思忠一个期货死人的……就该往铁岭关而去。

既然所有人意见出奇一致,赵玖也不再犹豫,即刻做出决断,移跸铁岭关。

不过,这一次赵官家就没那么着急了……他按照王彦的建议,一面督促前方韩、李、马三将布置妥当,向北施压进发,一面却又在解州这里亲自下达了沿线建立临时兵站与仓储点的旨意,试图构筑一条稳固而坚挺的后勤补给线,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拉锯战。

一直等到相关布置下来,这才正式北上。

而这一耽搁,情况就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是吴玠将郭震的人头加急送来了……其实,这倒不是吴玠之前不舍得斩了那个郭震,吴大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既然出了这种惊破天的事情,甭管是给赵官家交代还是给本身在西军都是老大哥的韩世忠交代,他都要杀了此人以作表态的。

便是御营后军内部也不会在此时于此人上面有任何言语的,这跟杨政都不一样。

但之前为什么没有立斩此人呢?

很简单,吴大在等赵官家的呵斥……赵官家不渡河,他反而会毫不犹豫杀人,但就在他抓了人,准备砍了了事的时候,赵官家渡河了,而既然赵官家渡河,那为了尊重赵官家在前线的权威,这位御营后军都统兼堂堂节度使,便反而等在了那里,一直到有了明确旨意,方才砍了这个统制官的脑袋,然后给官家送了过去。

这是属于吴玠特有的小心思,他总是想做到四面光滑。之前在关西,就跟关西上上下下弄得一团和气。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曲端当年在关西的天怒人怨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学赵官家来了个‘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闲话少提,郭震首级抵达,赵玖下令传首,心情稍微好转。

但很快,这位官家就又有些不安起来,因为他刚一动身,一场冬雨便不期而至,使得气温再度下挫,虽然还远没有到冰点,却依然给北伐蒙上了一层阴影。

毕竟,如果寒冬降临,到了最后连黄河都封冻起来,一个是严重的后勤压力,几十万士卒和几十万民夫都要冬装,部队屯驻也会大量消耗燃料;另外一个则是御营水军对黄河的管控将会丧失优势。

换言之,必须要取得足够的进展,给冬日作战留下战略缓冲,也需要更一步夯实后勤基础……后方是有物资的,但黄河结冰前,陕州河道的后勤栓塞效应只会越来越大。

反倒是黄河结冰后,方便了一点,只是那个时候的后勤需求只会更大。

不过在这之前,降温导致的一个更明显效应在于,随军的吕颐浩吕相公直接得了风寒,同行的东南公阁百强中,也有几个年长之人直接病倒。

这下子,惊得赵官家一面让郦琼、王德等人继续北上,一面赶紧亲自将吕相公安置到了闻喜。

随即,吕相公又主动在榻上劝赵官家不必在意自己,早些北上汇合诸将,他偶感风寒,只待好转便北上汇合……这些题中应有之义倒也免不了的。

不过,且不提赵官家渡河以来就一直有些手忙脚乱和诸事繁杂混乱之感,只说这场只持续了一天的冬雨结束翌日,整个河中地区唯一还在激战的河东城外,御营左军副都统、绰号黑龙的王胜也往城中传递了赵官家的檄文,同时仿照安邑城事例,对城中下达了最后通牒。

所谓明日午时为期,若能投降,便会对城中基层官军谋克以下无论女真、契丹、奚、渤海、汉,一律赦免,只诛首恶。

而若不能降,一旦破城,之前抵抗者,格杀勿论。

话说,王胜这个举动,跟赵玖之前在安邑还不是一回事,他这里已经围城近月,攻城阵地早已经打磨的差不多了,砲车虽然有些不足,却也也盯着城池西北方向的墙角砸了两三日了……没错,就是从赵官家渡河那天开始仓促砸城的,因为王胜也不傻,都是兵油子,谁不知道谁?

郦琼这个河北佬倒也罢了,万一王德、张景那些人撺掇着赵官家来河东城抢功劳怎么办?

这河东城可是河中府首府,里面还有一个叫温敦思忠的河中留守领万户,还有有六个猛安,好几十个谋克……这可都是军功!

而军功,对此番北伐中的王胜来说,可不仅仅是什么真金白银这么简单。王胜已经是副都统了,而按照常理推断,韩世忠、张俊这上一层的帅臣此战后难道还有领兵的余地?

所以,王胜是真想立功、立大功的,而跟其他帅臣相比稍显不足的王德,资历统制官张景、乔仲福这些人,也多有此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当时的砲兵阵地还不够庞大,王胜也等不及了。

而现在,眼看着赵官家兜着王德那些人要走了,王胜却又有了另外一种心思——这功劳要当着赵官家的面立才是实打实的啊!

官家走了,心里不记挂这边了,甚至万一到了铁岭关,临汾那边又胜了,又往前走了,这功劳就不能简在帝心了对不对?

于是,赵玖一旦动身,带着各种复杂的小心思的王胜便终于决定大举攻城,力求在官家离开河中之前干净利索的拿下河东城,便是此番先礼后兵,装出一副好人家的样子,也多半是给赵官家看的——请官家瞧瞧,我王胜也是文明人,有大将风度的。

当然了,黑龙这个绰号,固然是形容王副都统用兵迅猛却又有韧性的,可大约也能看出来他素来形状。

这就是另外一回事。

总而言之,王胜既然决心已下,这一番檄文送入,便又去鹳雀楼上犒赏三军,并聚起军官,封官许愿,叙旧立威的……而军官们也大约晓得王副都统想混个节度耍一耍的心思,当然也都一力配合。

有一个算一个,都说从明日起一定奋力攻城,务必把河东城漂漂亮亮的拿下,给王副都统在官家面前争脸。

一时间,上上下下,热烈非凡。

就这样,王胜难得小酌几杯,心满意足而散,干脆宿在了鹳雀楼上,但就这日晚间,他不过睡了半个时辰模样,便被亲卫叫醒了。

说句良心话,被亲卫叫醒然后看到外面火光映照外加有喊杀声遥遥传来那一刻,王黑龙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贪杯误事,阴沟里翻了船,被城中金军决死反扑,趁机夜袭了。然后,自己节度使的美梦也被终结于今夜。

可转出幕帐,立在楼上,望着满城火光,再回头看看仓促汇集而来且同样茫然的下属,这位御营左军副都统只能目瞪口呆起来……他怎么都没想到,一封檄文居然直接引发了城中的混乱与火并?!

这狗屁文章玩意也能这么顶用?

怪不得自家郡王这几年在长安要那么认真学习文化知识。

不过,这就是王胜想多了,什么檄文根本只是个催化剂,在这之前,被围了都快一月的河东城内气氛早就超出他的想象了。

首先,城内守臣温敦思忠虽然是阿骨打帐下行人出身,但他性格激烈、为人倨傲残暴,人品也很恶劣,素来行事无忌,跟上上下下都相处不好。

尤其是担任河中府留守后,因为自诩中枢亲信,甚至连太原拔离速的招呼都不听,但偏偏他领的这个万户本就是西路军分出来的,于是连带着跟下属也有些隔阂。

当然了,若是温敦思忠能拿捏住这股狠劲,加上城中金军到底是典型的金国猛安谋克制度,总还是能一致对外的,这些毛病也最多就是毛病。

但是,架不住温敦思忠作为阿骨打帐下行人,最起码思维是透彻的,他从一开始韩世忠越过河东城大举向东,李彦仙根本没有出现在河东城下,与此同时,完颜奔睹和完颜拔离速根本没给他言语,便瞬间意识到了自己的困境,就已经有些情绪崩溃了。

而现在,随着近一个月的时间都见不到援军踪影,作为一个聪明人,也是见惯了兵事的人,他基本上是信了城外王胜那些陆陆续续劝降言语的——三太子忽然病死,大宋全线北伐,铁岭关已下,援军不是没来,却被中途击败,太原留行军司都统拔离速放弃了河中,全线撤退到了汾水两岸。

于是乎,其人在城内从之前的极度倨傲与狠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基本上就是整日酗酒不理事,日益颓丧等死。

下面劝谏,有心情了便哭一哭,说自己是太祖帐下出身,大不了为大金国偿一命便是。没心情了呢?反而要不顾身份,鞭笞几下来人,然后撵将出去。

但是这么一来,真正的问题也就来了……主帅如此,你让下方的人怎么想?

你温敦思忠是阿骨打帐下出身,不过一死,其余人呢?

金军军制和爵位制度,是典型的猛安谋克制度,

从谋克开始,甭管是女真谋克还是其他民族的谋克(建国时便有汉人万户和汉人谋克),到底算是大金国的顶梁柱,是真正的核心贵族,甚至到了清代,作为对金国有极度认同感的满清政府很多时候干脆将谋克翻译成贝勒。

其贵重可见一斑。

所以,作为大金国的实际主人们,谋克们似乎也有义务,有理由死战,这也是城防一直安稳的缘故。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