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儿有点脸红,脖子的筋都绷起来了,可又不能说二花说的是错的。她是木讷了些,但不傻,认真想一想,二花的忧虑也不是不可能。
魏瑧没有去掺和两个姐姐的嘴皮官司,她现在忙着考虑要不要再弄点花样出来。
就这二合面锅盔夹菜,现在已经有人在盗版了,哪怕味道不太好,总有图便宜和方便的人愿意买。她要做的从来不是跟人低价竞争,而是带引潮流。
锅盔这东西,南北方都有,差异还比较大。到了长安那边,软面皮饼子加卤羊肉牛肉就是肉夹馍了,但在西南方,还有一种锅盔跟这个不同,口味却有其独特的地方。
她妈妈的老家是个有名的盛产锅盔的地方,基本上很多西南人一说到锅盔就会想到那个地方。魏瑧没有做过,但是吃过不少,做法也会,就是火候需要琢磨。
最重要的是,这种锅盔很费油,她现在的实力还不到能随便用大油的地步,除非能弄出菜籽油或者大豆油出来。
大豆油的出油率远不如菜籽油和花生油。但是在目前粮食生产的情况来看,大豆油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因为黄豆的价格真的是相当的低廉,哪怕黄豆的出油率不高,综合计算下来,它的成本也比菜籽油便宜。并且菜籽油大多是南方西南方的人喜欢并且接受的,对于北方和华北华东一带的人来说,菜籽油的气味让人很难接受。
而现在花生的栽种还不太广泛,利用花生来榨油的更是从未听说过,魏瑧并不清楚花生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无从比较三者的成本性价比了。
本地的人还不会吃植物油,能有动物油脂炒菜已经非常让人羡慕了。而且说实话,在这个年代来看,动物油脂比植物油脂更能让人产生饱腹感。
但问题是动物油脂的价格高还量少,如果只采用这单一的油来做食物,价格上肯定不会便宜。
对于如何用大豆榨油,魏瑧只听过而没有亲手接触过。她所在的那个扶贫点就有一个老式的榨油坊,两台榨油机,一台是榨芝麻油的,另一条废弃不用的就是榨大豆油的。
这种老式作坊里面,榨油一般采用的是冷榨浸油法,而现代工厂为了提高出油率,会采用高温热榨,两者效率极大的不同就冲击了传统的手工作坊,所以魏瑧当时去的时候,除了芝麻油的机器还在运转外,大豆油已经停工了。
她那个时候好奇,也跟着扶贫办的科技人员听了一耳朵,对大豆油的榨取有个粗略的了解,现在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工匠,弄一个粗轧榨油机还是能行的,大不了多弄两步沉淀过滤的步骤就好。即便如此,算下来的成本应该也是低于动物油脂的炼油成本。
计划是可行的,但还有一个难题梗在前面。她要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工匠,并且如何给榨油找个借口?
这可不是做吃的这种小事,不是一个巧思就能解释的。
魏瑧虽然心急想要创新,但也不傻,更不会因为心急吃热豆腐而伤了嘴。她一边细细的思考如何完善计划,一边努力发掘其他的项目以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
这时候二花就自己蹦出来了,她说完全可以兼搭着卖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