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军的F—14“雄猫”舰载战斗机是一款堪称经典的作战飞机,最大的特点是变后掠翼的设计。
堪称七十年代的一个奇迹,因为变后掠翼不仅复杂,而且对整个机体的结构强度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机翼在变化过程中的不气动阻力和载荷下,轻则容易造成机身结构疲劳,整体机体寿命下降;严重的很容易导致机体解体,造成事故。
正因为如此,变后掠翼战斗机尽管风靡一时,真正能够将其生产并大规模广泛应用的,全世界只有两个半,其中两个是美国和苏联,另外半个则是欧洲。
美国和苏联不用说了,从战斗机到轰炸机,整整一代的机型全都用上了变后掠翼,欧洲之所以说是半个,因为除了“狂风”战斗机外,并没有形成全系列的变后掠翼机队。
之所以如此很简单,欧洲缺乏大型的电子束焊接机,制造不了更大型的,可以承受变后掠翼气动结构的中央翼盒。
是的,想解决变后掠翼机体结构的关键便是整体结构十分强悍的中央翼盒。
一般情况下,要保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应用整体铸造工艺是最稳妥的,然而在航空器制造领域,特别是先进航空器的制造,每一寸空间都是设计师们的宝贵的财富,或许是个接头,或需要安装某个设备,或许是连接某个部位的控制器,总而言之偌大的中央翼盒,设计师们是不可能将其当做空白置之不理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铸造的时候如何最大限度的保留内部所需要的结构和复杂的舱室。
除此之外,飞机所有部位都要做到轻薄,就拿F—14的中央翼盒蒙皮来说,最薄的钛合金蒙皮只有0.025mm,只相当于一张A4纸的薄厚。
整体铸造到是省心了,但却做不出如此极致的程度,势必需要后期的复杂的机加工处理,但整体铸造已经成形,再用机加工的话难度大不说,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因此最好的办法便是分段制造,然后利用焊接将其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体化的整体结构。
电子焊接便在其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由于电子焊接工艺热选稳定性好,易控制;能量集中,速度快,焊接变形小,焊缝质量好,以上种种,配合真空环境,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间接减轻整体结构重量,增加部件的完整性,提高强度,是一种在航空航天领域不可多得的精密焊接工艺。
还是拿F—14来说,其中央翼盒整体长7米,宽0.9米,整个结构由53个钛合金部件组成,合并在一起一共70条焊缝,全部采用电子束焊接工艺制造,焊接厚度为12到57.2毫米,全部焊缝总长度为55米。
至于效果自不必说,不但照比传统焊接工艺,采用电子束焊接工艺的F—14的中央翼盒整体结构减轻了273公斤,而且整体强度也十分优异,这从之后F—14的事故中就能看得出来,只要不是特别重大的空情事故,F—14的中央翼盒很少发生整体断裂的情况。
甚至在一些看似严重的事故中,中央翼盒部分还保持完好,回收后稍作处理还能当做备件使用,由此可见F—14的整体中央翼盒是多么的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