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当朱小玉无意中提到赵海亚家里在航空公司有点能量的时候,蔡正锆就长了个心眼,一直站在阎怡勝几人后面听他们聊天。
按照吴良的计划,收购或者并购国内航空公司机舱内电视媒介原本就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
蔡正锆他自己对此也是极为上心,他也听吴良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的分析。
吴良印象中的航美传媒也没发展到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媒介的龙头。
一切都还归结为,弱小、国外资本的力量也还没有介入。
当然也是卡在零五年底的政策出台之前——传媒行业外资不能独资。
而据吴良前世看过的一篇关于航美董事长郭蔓的一片报道中提到的,他曾经很是遗憾的错过了国内三大航空公司的电视媒介收购。
发生的时间点,赫然就在零四年。
这符合吴良对于现阶段天朝媒介的固有认知。
他和蔡正锆在做了大量的分析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机舱内电视广告大有可为,他重金砸下鹏城地铁一号线的另外一个原因当然也是地铁内的电视媒介。
三大航空公司有意对外出售或者合资经营机舱内电视广告媒介业务,究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这几家公司经营不善所导致。
零二年,東航并购滇航和西北航空,然而重组之后的東航却没做到有效整合,利润率不断下降。
和处在同一个城市的魔航一样,都是惨淡经营。
这当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同处一地。
两家航空公司都是魔都基地航空公司,业务重合度高,在竞争中互相消耗。
而魔都一座城市却拥有浦東和洪桥两大机场,存在大量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导致两家公司运营成本偏高。
就拿基地机场来说,何谓基地,就是航空公司在这家机场有大量的工作人员驻守,那么问题也来了,两家航空公司都对魔都自家大本营的两家机场驻扎大量的工作人员,目的就是对外展示自家的实力,也让乘客明白选择自家的基地机场,一切都不是问题,遇到不可抗力,总能优先得到解决。
这是基地机场的优势,两家内斗也很正常——竞争对手嘛,在总部所在地被对方按在地上摩擦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儿。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的结果是東航在上海市场的份额只有40%,远低于国航在京城的45%和南航在羊城的50%,对基地市场的控制力偏弱。
公司经营惨淡,自然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弥补损失。
将一些非核心资产出售,就是很好的做法。
就如同吴良收购魔航旗下的传媒公司,東航也有意出售旗下的传媒公司。
只是,蔡正锆前期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并不占优势。
对方坚持成立合资公司,而蔡正锆坚持要收购。
不信任对方的原因也是一样,避免扯皮。
谈来谈去,双方就僵持在这里。
对于蔡正锆而言,東航都亏损成这个熊样子了,爱卖不卖?
而東航则是认为,对方在趁火打劫,想以那么低的价格拿到東航机舱内十年的代理权,这显然不符合公司的利益,谁敢答应,谁或许就成了公司的罪人。
要不说,蔡正锆在传统媒介方面有个天然的敏锐,他送刀的时机恰到好处,有了收购魔航传媒在先,自己在机舱内的广告业务也玩的水深火热。
就连魔航在魔都基地的占有率也达到了17%,比之前的15%还高出了两个百分点。
不要小看这两个点,東航和魔航的体量根本就是两个级别,東航是魔航的五倍。
换言之,如果魔航的体量能够有東航的一半多的飞机数量,魔航的占有率或许就能够达到東航的水平,接近40%。
那么由此可见,魔航的机舱内电视的成功之处。
東航也做过调查,不少受访者表示,选择魔航就是因为魔航的电视节目好看,从头看到尾,旅程也结束了,一点都没感觉到枯燥和乏味。
東航的人细问之下,原来魔航的传媒是被吴良所收购。
東航倒是也想这么干,但是,魔航毕竟小,有道是船小好调头,十年就十年吧,而東航显然不愿意。
这就是所谓的酸葡萄心里,自己没本事,还见不得别人从中盈利,東航的人给了一个很可笑的方案,三年代理权。
蔡正锆要是愿意答应那才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于是,他转而和国航、南航勾勾搭搭起来。
晾对方一晾,这是缓兵之计。
不过,对方要真的铁了心的不合作,也挺麻烦的。
而眼下,大耳钉就成了一个突破口。
负责谈判的東航副总离异,孩子判给他,就是大耳钉赵海亚。
前些年公司忙,赵副总是缺少了对孩子的管教,在叛逆的时期混了涩会,副总是知道的。
等孩子再大一些,赵副总也是有心无力,管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