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要远行的消息,李治很聪明的慢慢透露出去。
朝臣们心里都有数了,虽然多少还有些抵触,但到底是接受了。
御史台的人消停了,朝上几乎就很少有反对意见,当然除了魏征,他本人似乎对此事有些莫名的执着,固执的让其他同僚都有些无法理解他,最后不知道是谁讨论出一个结果。
想要声名鹊起的,总是特立独行的那些人,就像魏征,他像是不满足自己的声名和将来能在史书上留下的评说,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再闹出点动静来,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和见解。
被人如此猜度,魏征气的病了好几天,几天后,病好了,人也豁然开朗起来,自从那天上朝之后,就再也没为此事提过一句话,仿佛全然没发生过一般。
事情逐渐消停下来,工部张贴了文榜替出海招募学子工匠,每一个自愿前往的人都将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励,文榜从长安开始,洛阳等地也都纷纷在街头巷尾张贴,端端几日倒也有点起色,至少黄玉在和李世民报备的时候松了一口气。
长孙无忌在朝上提出要为太上皇建造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雕像,一次来纪念伟大的贞观历史,这个建议获得全票通过,于是繁盛的大唐又开始大兴土木。
朝廷开始有工程需要建造,便会产生大量的劳动岗位,正巧远处受灾而来的难民因无钱无粮和苦恼,此时有一个卖劳力的地方,无异于上天都在眷顾他们。
兵部派出人员开始登记造册,涌入长安城的难民排出了长队,远远看去仿佛一条活灵活现的龙。
长孙无忌松了一口气,解决了一部分受灾的难民,朝廷的压力便小了许多,只要专心致志对付那帮想要造反的突厥人就可以了。
但建造雕像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工部找了能工巧匠来,十几个颇有盛名的工匠日夜交流,画了不知多少图纸,耗费了多少心血,终于倒腾出一座足有四十丈高的雕像,设计的最细小处,都有商业街上一栋房子那么宽,若是站立在地面之上,足以使千万人赞叹。
魏征拿到这个雕像的第一反应就是太靡费了,但是又一想,太上皇千秋功业,如今更是为了大唐远走他乡,建造这么一座雕像,其实也不算太过分。
好在国库充盈,又因为此次工程便是为了对冲难民的困境,所以还算得上是一举两得的。
仔细核对了一下图上的各类数据,魏征就将图纸献了上去。
先是在朝上,李治和诸位朝臣先商议了一番,绝对此事可行,这才转呈李世民。
从对权利的放宽来看,李世民绝对算得上开明,更因如此,李治对他敬重更甚,甚至诚惶诚恐生怕有一丝做的让他不满。
“是否太过浪费了?”
黄玉忙道:“陛下千秋功业,皇上和诸位大臣的好意,更是希望陛下能为万世景仰,不浪费,一点都不浪费?”
李世民虽然问的迟疑,但面上还是十分愉悦的,将图纸递给李治,问他:“可有商议过了?”
李治忙道:“回父皇,儿臣已经和诸位大臣们都商议过了,大臣们都觉得如此甚好,儿臣也仔细瞧了,不算浪费,要知道这么大一个工程,所需要的劳动力是成千上万的,正好还能消耗来自各地的难民。”
李世民了然了,这便是以工代赈,算得上是老政策,没什么问题。
事情敲定,兵部早早招募来的工人便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