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思绪翻滚,一时理不出头绪。这涉及体制建设的东西,哪是简单想想,一拍脑门就能顿悟了的?
不过无论怎么想,都是未来的东西。万丈高楼平地起,眼前的事情还是怎样利用这2780万两白银。
李易琢磨了一下,别人能去发移民财,李家不行。而且这是两千多万两白银,资金规模太大,必须找一个体量够大的生意来做。
什么样的生意符合这个要求?想了一会儿,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标的。
他找来任月,对她道:“这样,你手里的2780万两白银,不要死搁着。辽东现在铁厂生产过剩,举步维艰。你让人过去,把那些亟待脱手的厂矿,都买下来,给他们一条退路。”
任月有些不乐意,道:“现在谁都知道:辽东开铁厂就是个坑。咱们为什么往那投资?难道就是为解救那些商人?把钱砸那坑里,咱们不是亏大发了?咱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不能拿去打水漂。”
李易耐心解释道:“打什么水漂?现在咱们说什么,都没人相信铁还有市场了。我们这样做,第一是解脱那些想脱身的商人,避免这些商人对我们怨言太大。第二,说不定这又是一次巧取豪夺。我不妨告诉你,这铁,用不了多久,用处就多了。可能这世上,再没有比铁更热销的东西。”
任月有些半信半疑。这铁生产过剩,供大于求,自然价格要跳水。对铁这样的大宗商品,培养出一个新的需求,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过她这些年盲目信任李易,早成了习惯。既然李易这样说了,那么自然还是这样做。再说,自己毕竟只是个管家身份,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辽东连矿山,再铁厂,这两年投资的太多了。收购这些大产业,就算折个半价,那也是一笔惊人的银子。不过这样巨额的收购,正适合任月这手握巨款的人。
任月问道:“这次收购,可是要动咱们家底的。必须选得力的人去主持,你可有了打算?”
李易道:“我觉得陈曦可以。她这些年一直跟着你,耳濡目染,眼界不低。”
任月也认可,道:“陈曦也是当年最得你称赞的好学生。这些年帮我分担了许多事情。辽东这一趟让她去,我看行。其实也是时候放她出去历练历练了。总跟着我,有些委屈了她。”
两人既然意见统一,任月就安排陈曦在年后去到了辽东。
当然,以现在陈曦的地位,可不是当年向阳大院丫鬟的角色。她是去坐镇的。
当年的向阳大院,已经把势力扩展到天南地北。陈曦作为向阳大院的早期学员,是李易的亲传弟子。和李家众兄弟的身份,也不遑多让。这资历也让她镇得住局面。
所有收购事宜,自有一帮手下去操作,陈曦没有抛头露面。这更增加了这次收购的神秘感。
许多铁厂老板,都把这暗中大肆收购的人当成了活菩萨,救命恩人。恐怕只有李易知道,这一次他吞噬的,可是大明这些巨商的血肉。
铁,绝对是工业革命的奠基石。怎会是什么滞销品?不过是暂时还没有找到用途罢了。
实际上,后世谁都知道,那么多的钢铁,都用在了哪里。几百年间,这铁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造船和铁路。现在蒸汽机动力不够强劲,大块铁板的压制也没找到办法。想造全铁的船,还是梦想。只能木船包铁皮。船只短时间还消耗不了太多的铁。
李易现在所想的最消耗铁的东西,当然就是铁路。
铁路实际上说的是铁轨。
说起铁轨,人们往往会想起火车。其实,轨道交通里面的铁路,未必跑的就是火车。
古希腊是第一个拥有轨道运输的国家,至少一千多年前,已经有马拉的车,沿着轨道运行。
中国人的才智当然也不落人后,也早在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发现了轨道交通的好处。可是那个时代,最理想的轨道,就是石头。平整一块石头,把它打磨光滑铺设轨道,所费的人力成本实在太高。
到了明朝情况有了不同。这个时代炼铁技术很发达。人们有了各种模具,用来一次成型,制作各种铁器。制作铁轨,那简直不要说太容易。
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和坚硬的基础,让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这不仅能使车辆更平稳舒适,而且它还能节省运力。铁路运输和路面运输比起来,运载同样多东西,能节省一半以上运力。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车辆的重量,使车辆的载重能力也大大提高。
当然,这个时代,铁的硬度可没法和后世比。不过,李易也没想造出承重百八十吨的火车皮。他只想造十来吨重的木头车厢的铁轮车,用马拉着,运行在铁轨上。这种运力,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了。
当然,现在蒸汽船已经出现了,蒸汽机车早晚也会出现。不过李易觉得,在马匹不值钱的北方,几十年内,蒸汽机车都甭想淘汰马车。
再说,这个时代受限于水压机没出现,铁转化为韧度更强的钢材也实现不了。横跨河流的铁桥也就不能出现。没有稳定的钢铁大桥,那笨重的蒸汽机车,会一下压垮石桥。
河流这天堑不能变通途,蒸汽机车就只能是一个设想。最多也就是搞个短途火车运输。马车这种灵活的运输方式,遇到河流,完全可以上船,到对岸,继续沿铁路线前进。
李易打的主意,就是在北方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建造铁路。
只要开始建造这个东西,产多少铁消耗不掉?喜欢大明开荒团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大明开荒团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