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望春对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因为自家公子对大河尽头那一处入海口的执念,不仅由来已久,而且现在也早就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身为向阳城大本营大总管的他,其实已经在孟远还在大本营的时候,许多相关迫在眉睫要做的重要事务都向他做了一定部署。
也因此,罗恩生不敢说的话,表的态,他却可以畅所欲言。
冲着罗恩生示意了一下,关望春直接接过话头对崇祯道:
“皇帝,对这条大河的看重,我们的公子的确是不仅仅局限于这条大河本身,而是从一开始在见到这条大河后,我们公子就就直接想到了这条大河的尽头,它的价值连城之所在。”
崇祯马上露出了果不其然的表情来,颇有些得意地点点头道:
“看吧,朕还真就猜到了,这条燕山深处的大河就不会如此简单。”
“哼,朕从前不止一次地曾在很多朝会上与那些文武大臣讲过,我大明天下大势乃至整个国祚前程,但凡是与关宁一线牵扯到一起的,哪怕只是一件小事那也是我大明的天大事!”
“对了,关爱卿,你们公子说的这条大河价值连城之所在,说的到底是什么?”
关望春看着一脸期待的崇祯,嘴里徐徐吐出一句话来:
“入海口,一条从内陆通向辽阔大海的入海口!”
入海口?
对于这三个字,崇祯可以说又熟悉,又陌生,又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说熟悉和陌生,是因为自从崇祯皇帝彻底康复以来,林林总总,断断续续,孟远已经分不同场合,在不同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有公开,用暗示,也有坦承,甚至明示,对他进行了各种洗脑和灌输。
而预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则是因为他在位时,不管是孙承宗、祖大寿,还是洪承畴甚至熊廷弼、郑芝龙,也都站在他们各自立场对大明海疆的重要性,做过不同程度的表述和奏报。
而入海口,崇祯就是在那时被他记住的。
现在从关望春嘴里再次听到这三个字,这位曾经的大明皇帝,不由得又是一阵心潮澎湃,两眼放光,嘴里脱口而出道:
“关爱卿,朕记得,朕记得,此处的确有一条大河,发源自燕山,流经重镇山海关,并且贯穿了关宁一线与鞑子之间的半个边境。”
“原来我们眼下走着的这条大河,就是朕记忆中的那条大河。只是,朕记得似乎这条大河只有区区两百多里地,过了山海关之后,没过多久就断流了,虽然靠近朕的渤海边儿,但离着真正的海边差得可不止一星半点,孟公子是不是搞错了?”
听到这句话,这时,别说负责答话的关望春,就连一旁的罗恩生、赵六以及彭桥东都忍不住侧目地齐声道:
“皇帝,你记得的那些东西都是老黄历了,怕是你坐在那金銮殿里,没有多少人会告诉你关于山海关这边的真话吧?”
“告诉你吧皇帝,我们公子将你从京师一路搭救过来,最后选定了燕山将你安顿下来后,就带着我们在这方圆千里之地到处转悠踏勘。”
“当时,公子不仅千里单骑一路挺进到了鞑子腹地,建奴的那个罗洛浑郡王就是那时候公子将他生擒活拿回来的,而且又诱敌深入,在燕山关门打狗,几场大战下来,足足杀死和活捉了三四万鞑子大军。”
“皇帝,北京城若是不丢,你还在金銮殿上做皇帝,按照大明律法,单凭这些鞑子的人头,你作为皇帝,得给我们公子多少赏赐和分封?”
“当然,你都是我们公子搭救出来的,现在说这样的话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而这条大河,就是我们公子那时在彻底平定了偷偷入关的鞑子大军,又剿灭了一支吴三桂派到我燕山侦测的大军,最后发现了这条大河,又顺流而下,一直到了大河尽头,方才亲自勘定了这个入海口的方略。”
原来,孟公子将朕从京师一路救出,辗转反侧,千山万水,竟然做了这么多大事,杀了那么多鞑子和反贼,朕醒过来后居然都没有听他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