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三国骑砍 > 第823章 核心

第823章 核心(1 / 2)

在马超出发前,带着他看一看蒸汽机,本就有威慑的意思。

同时分享这个大杀器,能助长马超的自信心,免得被瓦解斗志。

马超出发不久,江都朝廷派遣的黄门侍郎、谒者一起抵达关中,向射援宣达诏书……执政的诸葛丞相同意了之前的表奏,迁射援为益州刺史,拜为后将军。

州牧这种级别的重要官职,今后会陆续削减。

益州目前由后军卫戍,加拜射援为后将军,有利于维护益州的整体安定。

对于镇压益州士族,是北府与朝廷的共同目标。

刺史兼领后军,镇压、维护稳定的效率自然是很高的。

如果丞相不答应田信表拜的射援,那下一步就会表拜司隶校尉李严为益州牧,直接派兵护卫李严,来一个武装上任。

李严、射援在益州都有根基,李严作为制定《蜀科》的五分之一,在益州的影响力更大。

如果策动益州士族,李严仅凭汉中的西府兵,就能席卷益州……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只要南阳、武昌的府兵牵制江都周围的汉军主力,那丞相就无力回援益州。

从他率领益州军来到荆州时,就相当于放弃了益州。

所以在射援、李严之间,丞相自然会选择一个性格温和,做事稳重的射援。

无须惊奇这个重要的人事调动,田信自是淡然处之。

可其他人、整个关陇府兵、勋戚都在传颂这个重要任命……这意味着执政的丞相交出了汉军的大后方,也就意味着在这一轮府兵、汉军的全面对抗中,重要的转折点已经出现。

只要等射援经营、掌控益州后,朝廷就大势已去,再无折腾的勇气。

而田信,依旧沉浸在今后的经济管制方案里。

目前能参照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春秋时齐国以盐向天下征税,达到了国家无险可依,却能成为五霸之一,与秦互称东西二帝。

另一个例子是明末的江南,朱元璋这个吴王在立国后,对支持另一个吴王张士诚的几个府征收重税。

明朝田地性质不同,税率也不同;松江府最重的田税具体有多少呢……田信不清楚,看过类似的表格,是很高很高。

当地百姓为什么能把税交足?

一个原因是镇江、江苏、常州、苏州府一带繁华的纺织产业;在北方雇工月入三四百文的时候,一个技艺熟练的女织工能有十两;不计算银价折钱的南北差异,彼此有二十倍收入差距。

除了纺织业,还有其他产业,所以在明朝废除征收实物,折算为银钱后,江南经济越发的膨胀。江南地区的百姓交税的压力自然不重,不像北方百姓,要把粮食换成钱经历一次粮商的剥削,然后才用银钱交税。

特别是粮食兑换银钱……北方银贵,南方银子流通更广相对贬值,所以收银钱时,北方百姓更吃亏;明廷拿到的银钱又要买粮,两头吃亏,中间获利。

而江南银钱流通过,获取容易,用银钱交税……不用受二次剥削。

这是一条鞭法落实后,实物折算银钱后的影响。

江南地区纺织业发达,那么就原地种植棉花、桑田,本地粮食不够怎么办?就去上游的湖广购买。

也因为本地粮食产量不足,明廷皇室有一笔专征江南的太仓米,每年四百万石;地方衙门去征收粮食,再运到北方,显然漕运亏,南直隶官府也很亏。在官员运作下,这四百万石太仓米折算成了一百万两专供皇室使用的金花银。

江南纺织业的告诉发展,既有引领时尚的‘苏式衣裳’,也影响了上游湖广……湖广士民也要挣钱,种粮食卖到江南多亏,种植桑田、棉花多好。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