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外交渠道得知了戴高乐葬礼的日期,首相便开始了行程安排,不知道会不会想,他这一死比一辈子的贡献都要大这句话。
不是没有这么想的可能,从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和英国的地位就不平等了,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得不多考虑英国的感受。
从而出现了长达几十年的依赖性,从这点来说,戴高乐上台扭转了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肯定让英国这边有些失落。
不过英国就知足吧,要不是艾伦威尔逊存在,英国面对的问题就不是失落,而是丢人了,被法国关在欧共体门外低三下四的求进入。
稍晚时间,结束了本次南狩的帕梅拉蒙巴顿打来了电话,表示也会参加戴高乐的葬礼,同时和法国的朋友们谈谈,“还有送阿尔伯特参军,还是在本土服役安全一点。”
“我哪有什么反对,蒙巴顿元帅不是都定下来了么。”艾伦威尔逊老神在在道,“既然孩子喜欢军旅生涯,进入军队锻炼也好。”
放下电话,艾伦威尔逊便继续撰写报废车的标准,同时让吉隆坡那边补充证据,要论证汽车折旧和车祸百分比之间的逻辑关系,报废车也包括农用机械和摩托车在内,同时演严抓改装车,到达年限的报废车全部交给殖民政府统一处理。
但豪车是例外的,价值不同,自然有不同的待遇,不管什么条例到了资本主义的地方应该入乡随俗,这样才能长远乃至超出,不然会出现我真有一头牛的问题。
不多时,已经写了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只有短短一行字,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像是我这种学贯中西,将两个制度优点结合起来的秘书长,不知道以后英国还能不能碰到。”艾伦威尔逊站在窗边,一副背对众生的样子感叹。
戴高乐早就立下了遗嘱,“我的葬礼,一切从简。不举行国葬,不要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参加,不要乐队,不要发表任何演讲,国会也不用致悼词。”,但作为战时领导人的一员,戴高乐的地位在这摆着,世界各地的领导人纷纷表示要出席,
最先表示要出席的就是英国首相哈罗得威尔逊,这更是带动起来了一个风潮,在哈罗德威尔逊表达要出席的消息传开之后,欧洲各国的领导人都表示要出席,包括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内的各国政要已经提前出发。
因为戴高乐是在任内病逝,和历史上在自己家乡病逝不同,他一切从简的遗嘱注定只能实现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