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两型军舰的设计还是有一定的独到之处,由于德国的军工技术先进,因为这两型军舰采用的150毫米副炮的射速比英国同类口径的舰炮要快,因此取消了105毫米副炮,只保留88毫米副炮,这样也有利于较小的船体布置武器,并且降低了后勤的压力。
但这两型军舰的设计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恺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的部分88毫米火炮位置被安排在中层甲板上较低,在船舷上开出副炮口,这样的设计原来是为了便于在泊锚状态下随时对快速逼迫的*艇实施平射,这也是甲午战争的经验,但却造成舷侧装甲的整体性遭到破坏,使得防御性能打了折扣,而且在恶劣的海况下根本无法射击。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舰到是取消了中层甲板的火炮和船舷上的副炮开口,使船体结构得到加强。但更多的武器被移至上甲板以上使全舰的重心过高,不得不将副炮甲板的位置降低了一层,因此恶劣海况下根本无法射击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归根到底还是这两型军舰的排水量过小,但又必须担任主力舰的任务,不得不安装过多的武器, 并安装了厚实的装甲。像英国的威严级战列舰这些方面的问题就要好得多。
听了黄哲指出的这些问题,提尔皮茨也连连点头,因为己入役的3艘恺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在海试中确实遇到过在恶劣海况下,位置较低的副炮无法射击的情况。
而黄哲又指出,这两型军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主炮的口径太小,只有240毫米,作为战列舰来说,这样口径的主炮显然是威力不足的。英国目前一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都达到305毫米,双方也相差得太远。尽管德舰主炮的射速快,但射速再快,击不穿敌人的军舰也是枉然。
德国军舰坚持釆用小口径主炮的原因,一是从大东沟海战中吸取教训,在那一场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速射炮火力压倒了北洋水师的大口径主炮,二是德国设定的海战区域北海气候视野长年不佳,波罗的海范围狭小,在这种水域的交战距离比较近,火炮射速相对口径与射程的重要性要高得多。因此尽管在下一型布伦瑞克级战列舰设计中,德国改用280毫米口径的主炮,这到不是徳国改弦易辙,而是徳国己经制造出射速与240毫米口径炮相差无几的280毫米口径主炮,说白了还是重视射速,但280毫米口径主炮的单发损毁伤力,仍然不如英国的305毫米舰炮。
布伦瑞克级战列舰是德国建造的第4型前无畏舰,由于己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因此这一型战列舰在设计上也较为成功,排水量增加到了13200吨,主炮也增加到了280毫米口径,虽然和英国的威严级战列舰相比还是略逊一筹,但单舰的战斗力还是得到极大的提升,不过这一型战列舰刚刚完成设计冻结,还没有开始建造。而同时德国的第5型前无畏舰己开始设计,这一型军舰的最终目标是要与英国的威严级相抗衡。
黄哲知道,应说德国重视射速的这个思路没有错,但却有些矫枉过正,在大东沟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速射炮火力确实给北洋舰队造成了巨大的损伤,但击沉的都是2000吨以下的军舰,因为日本联合舰队的速射炮都是中小口径,对定远、镇远两舰的重甲却难以造成致命损伤,而定、镇两舰的305毫米舰炮的威力巨大,只要一炮命中,就足以让日舰至命,因此大东沟海战是以日本联合舰队首先主动撤退而告终,而尽管北洋舰队输掉了这一战,但主力仍在,尚有战力。这也说明在主力舰的决战中,只讲射速,不计威力是不行的。
而徳国认为北海气候视野长年不佳,波罗的海范围狭小,在这种水域的交战距离比较近,火炮射速相对口径与射程的重要性要高得多。则更是一个伪命题,北海、波罗的海再小,也有4、50万平方公里,足够两支舰队拉开阵式大打出手,而且北海也不是每天都是气候恶劣,在旧时空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战列舰战争日徳兰海战就是在北海进行,而双方的平均交火距离在15公里左右。
虽然黄哲不能用日徳兰海战来向提尔皮茨举例说明,在北海、波罗的海交战,也是可以拉开距离来打的。但提尔皮茨也知道黄哲的意见是正确的,德国军舰的主炮口径,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提尔皮茨在德国进行过多次舰炮的射击测试,结果对240毫米口径主炮的穿透力非常不满意。
但让提尔皮茨放弃射速,又有些不甘心,因此德国下大力气研发高射速的280毫米口径主炮,也是想在不影响射速的前提下,加强主炮的威力,只是尽管德国将主炮口径增加到了280毫米,但比英国的305毫米舰炮还是要略逊一筹,而且英国军舰的排水量普遍要比德国大,分配的装甲自然也更厚,这样以后双方真要发生海战,自然是对德国战舰不利。喜欢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