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三年,郑和曾率海舶护送朱罗王朝的王子,回古里国继承王位。
也正是此举,即位后的古里国国王,对郑和本人充满着信任与感激。
事实上,郑和与他已是朋友。
当然,朋友也分很多种。
但,一个一手将自己推向王位的朋友,自是他人怎样都无法取代的。
郑和也自是知晓这一点,所以,前三次下西洋,都以古里国为终点。
无论是封赏,还是贸易,郑和也似有似无地心向古里,甚至古里已成为大明海舶出海的重要补给站。
然,随着郑和的次次到来,大明朝在农业、军事、文化制度上的种种成功经验,也被古里国逐渐吸纳。
如今,时隔6年有余,郑和再次踏上这片友好的国土上,海岸边,碑庭赫然夺目,屹立不倒,“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暤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的碑文仍字字醒目。
古里国,本就是大洋彼岸的强国、富国。
其,胡椒与香料更是受到了多个国家的狂热追捧,人们不惜跨越整个大洋,前来购买。
故此,香料售卖价格,也常常在高出成本价格的六十倍以上,仍是供不应求。
但,这高出成本价格六十倍以上的香料,却从未彰显在郑和的眼中,只因从大明朝带来的物件,已足以用来置换,古里国的一切特产了。
前几次出海到此,郑和通常是一边等待着季风,一边又命人与古里人进行着贸易的。
郑和也在此,建造了官厂。
而,这些官厂,也只是用来储藏各分遣众宝船上的货物,同时也可供宝船上的人员,落脚其内,养精蓄锐。
按照古里国的规矩,古里国国王会授命官员与来自大明朝的官员,就宝船上带去古里国的货物,进行估价,再置换成当地的胡椒、香料等物品的。
宝船上的庶务人员,也会在这时,与古里国的当地百姓,进行着大量的民间贸易。
当地百姓不但诚实守信,且还愿意接受大明朝的铜钱。
更有意思的是,与这里的百姓,易货贸易的时间常常会超过一年之久,但交时仍然分毫不差。
正如,宝船上的庶务人员在第三次随郑和出海时,在这里定下的货物,那么,这一次再次随郑和出海来到这里,便能如约获得。
这也便形成了提前订货的理念,甚至未产出的胡椒与香料,成为早已“名花有主”的局面。
古里国也是一座世界级的自由港,任何国家的商船都可以到此停泊、交易。
也正是这些来往不绝的贸易,又使得大明朝的草药与中药配方,成为了众多国家炽手可热的货物。
甚至,一些国家的船员来到古里国后,会在第一时间去寻找大明朝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