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王府大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昌化北面不远的儋州。
由军营到儋州县城,不过六、七十里的距离,从临时军营驻地出发不远,就是波涛滚滚、江水澎湃的朱碧江了。早在几年之前,考虑到以后的行军方便,沐王府就由商会出资,在江上的近海处和近山处,择地修建了两座石拱桥,两桥相距十余里,方便联通两岸,而王府大军此次选择的桥梁,乃是近山的一座。此石桥宽近两丈,长达六十余米,石拱跨度近四十米,桥面长近六十米,高出江面近二十米,修建时花了一年多的功夫,耗费银两三万有余,花费不可谓不小。
而类似这样大大小小的石桥,在整个琼州岛上的一些关键河道上,兴盛商会先后投资修建了大小五十余座,极大的方便了百姓出行,也大大改善了各地的道路交通,为这次的作战奠定了基础。
最开始时,许多人对于王府出资修桥感到很不理解,不明白沐剑声为何要下令耗费巨资去修建这些桥梁。不过沐剑声向他们耐心解说道,建成了这些桥梁,首先商会落下了一个好名声,以后会轻易得到各地的民心,同时随着交通提升后,商会的货物在陆地上的运输也就方便了很多,促进了经济发展,再者以后自家举事后,往来调兵也就方便了很多,有利于王府更加便利快捷的控制全岛,而且江岸两边往来便利后,老百姓也可以沾些光,这样才勉强说服了大家。
到了今天,这些桥梁首次发挥了巨大的军事作用,让王府的火炮部队得以轻松的过江,行军速度大大提高,从而有力的保证了大军这次行动的突然性,令对手不及提防。
临到黄昏时分,王府大军来到了距离儋州城十里的一处海湾,沐剑声下令主力部队在河口上游高处扎营造饭。目前沐家军的伙食,如果和同时期的其它军队相比,已经十分的丰富了,具体分为三种:一是日常伙食,分为早中晚三餐,早晚两餐以稀粥、面饼、小菜、禽蛋等为主,接近于后世的普通人标准,而中餐则基本都是米饭和各种菜肴,三餐管饱,而且天天有肉吃,可以说是十分丰盛,比之目前许多地主家的生活也丝毫不差。
二是行军餐,依旧是一日三餐,但是内容有所变化,菜肴变成了肉罐头煮野菜,基本可以管饱,以提供热量为主,营养方面则需要看驻扎的区域在哪,虽然没有驻地丰盛,但是足以吃饱;三是野外餐,是指那些临时执行野外作战任务,不能及时回营的士兵的临时餐,一般是每人一到三天配置,各人自己携带,每天约为三斤米、两斤肉干,一袋干菜,其余的只能够就地取材了。
以上物品里,其中肉罐头是近十斤的大铁罐加盖包装,目前可以保证三个月的安全期,夏季为一个月,不过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密封性越来越好,最后达到了半年多的保质期。另外的肉干则以煮熟后风干的蜡肉条为主,而干菜等统一采用锡纸包装,力争使保质期稍长一些,而且基本可以做到营养搭配。即便如此,为了保证这些食物的生产和供应,王府专门开设了三家相关的食品厂,才能够在短时间里就生产出足够大军所用的食品,也正是有了相应稳定的后勤,沐家军才能够保持其良好的战斗力。
沐剑声安顿好大军之后,然后派出情报密使,前往儋州进行联络,商议具体的接应事宜。等密使走后,沐剑声随即派骑兵营和教导营在用过晚饭之后立刻出发,准备在内应的接应下实施突袭,连夜抢占儋州城,而大军将于次日跟进接应。
儋州的兴盛商会护卫队共有四十余人,头领叫柳富,以前是柳晟的一名得力长随,而眼下留在儋州的王府各级密探共有三十多名,首领乃是一名两年前加入王府的崆峒派弟子,名叫李二龙。早在几天前,他两人就得到了王府指示,将多名密探和商会的护卫队员提前收拢,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到下午时分,他们接到了密使传达的命令之后,立刻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
当夜,两人以不同的理由,宴请了当地的县太爷和绿营把总,又派手下把几名要员和一些骨干军官给请到了窑子里面喝花酒,当这些首脑人物被灌醉之后被集中看押起来,于是他们的那些部属和杂兵就基本被废掉,儋州县城也就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了。
随后两人立刻组织人员实施突袭,将南门的兵勇缴械看押后打开城门,与随后接应赶到的骑兵营士兵胜利会师,成功的完成了这次的内应任务。接下来随着后续的教导营几百名士兵抵达后,近千人连夜展开行动,分别抢占了其余各门和衙门、军营、仓库等重要据点,以零伤亡的代价,俘虏了这里的军政要员和三百余名绿营士兵,兵不血刃的完全占领了这座县城,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