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zhejiushitaolujuxing-chanchanmianmian&bookmark=551"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電視臺的負責人沒想到許晉這麼好說話,只是提了一下就欣然答應了,內心萬分激動,忙說:
“好,你有空的就打電話給他,沒空就先放放,不着急不忙的,先做好你的事情!”
許晉太好說話了,讓負責人都有些雲裡霧裡的,不太敢相信。
給了電話之後,負責人再次提起了《愛情公寓》,這次說的比剛開始說的要更加真心實意一點。
“這部影片一旦過審了,您立刻聯繫我們,我們這絕對給你排出一個暑假黃金檔出來,就算您想要提前上映這部影片也可以,電視臺這邊都可以給你操作。”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負責人無比誠懇地說道:“華宇衛視非常希望能和許先生您達成戰略合作,甚至是一同成爲合作伙伴,進行更加深一步的聯繫。”
許晉算是體會到了成爲一位出名的人,還是被人捧着想要合作的名人,是一種什麼感覺了,就連說話溝通都萬分順耳。
不過他依然是很客氣地說:“我也希望能跟華宇電視臺加深合作。”
許晉知道,華宇電視臺對他客氣,不只是他身爲演員的演技名氣,更重要的是他這個演員本身看劇本的價值。
華宇衛視對他挑劇本的能力很有信心,他在寶島拍攝的幾部影片,全部都由電視臺這兒高價購買播出。
雖然是高價購買,但是播出之後掀起的收視率風潮,已經足以抵消購買時的高溢價,電視臺靠着廣告費還額外賺了一筆。
這是明面上的資產提升,但實際上還有許多無法用金錢變現出來的軟實力也提升了。
比如知名度,觀衆心裡的印象,播出的劇本口碑等等。
這些都是很難花錢買下來的,全部都得靠潛移默化去影響,靠的是口碑一步步積累起來的。
其他電視臺不是不知道許晉的影響力,但華宇衛視率先抱了許晉的大腿,雙方已經有過合作的基礎,如果能繼續進行合作,只要不出意外,那都是合作共贏!
華宇衛視之所以這麼捧着許晉,並不是被輿論影響了,也不是陷入瘋魔當中,覺得許晉做什麼都是好的,對的。
恰恰相反,他們反而是非常清晰,無比清楚看出來許晉的價值,知道許晉的個人影響力作用在播出的影片上有多麼巨大,所以纔想抱住許晉。
華宇電視臺,跟其他一線衛視的差距,就在於沒有影響力,底子弱,口碑不顯。
而許晉,恰恰能補足華宇電視臺的短板。
負責人心裡很清楚許晉的價值,所以在電話溝通裡頭也是恭維居多的。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不是他們不想要正面平等的交流,而是沒那個底氣啊!
前幾天,領導人還找上他談話,讓他多多跟許晉打好關係,時不時約出來吃個飯什麼的,之後要是拍攝了什麼電視劇,也好第一優先時間考慮一下他們電視臺。
如果只是一個演技出色的藝人,電視臺也不會這麼重視,但問題是許晉的能量,已經可以插手干預到劇方挑選電視臺播放平臺了。
之前大爆的《放羊的星星》,華宇衛視可以說就是承了許晉的情,才入了發行方的眼。
最後劇方選擇在這個平臺播放,給電視臺繼續弄來了一波流量。
如果每一位明星都有許晉這麼大的能量,身爲演員就可以影響到劇方發行的平臺選擇,那娛樂圈裡的明星的地位會更加重要,也更加受人追捧。
華宇電視臺不清楚其他明星是不是跟許晉一樣,都有這麼大的能量。他們目前就只知道許晉,所以堅決要抱上許晉的大腿。
許晉也是個知趣的,知道自己的價值和金良,沒有冒冒然的要求華宇電視臺對這部影片做什麼,只是道:
“等影片過審了之後,我會聯繫貴方的。”
掛斷了電話,許晉看着本子上記下的號碼,沒有立刻打過去進行溝通。
他腦海裡有一個模模糊糊的想法,既然決定插手構建一個網絡視頻播放平臺,那麼相關方面的知識也得儘快補足纔好。
現在有人找上門想要邀請他入住,許晉就想着多花點時間去了解網絡平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打算抽個空跟那個人談一下。
但現在並不是什麼好機會。
明天他就得投入到工作當中,今天打電話過去,再怎麼樣也不可能跟那個人今天就見上面。
許晉沒有懷疑電視臺負責人推薦的這個人的才華,依照電視臺對他的重視程度,要是是個沒才華的,負責人可能提都不會跟他提。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那個人提出的構思設想不錯,也真的有實現的可能,負責人欣賞,纔會想着替他引薦一下。
另外一邊,負責人掛斷了電話之後,想了下,又拿起手機打了另外一個電話。
他打給的,正是馬俊,馬俊也是提出一種新型即時溝通平臺“微博”設想的創始人。
李銘跟馬俊是大學同學,關係很鐵。
大學畢業出來之後,李銘就投身於華宇電視臺,從一位小職員做起,一步步做到了現如今對外負責人的地步。
而馬俊則是輾轉於各種科技公司,寫過代碼當過程序員,算法,C++語言等都稍有涉獵。
但是他的編程能力不算很出色,反而管理人員很有一套,被公司發現了管理的特質,就將他給轉爲管理層人員。
離開了程序員的生活,馬俊接觸了很多不同的客戶,積累了許多人脈,見識也變得比以前當程序員時,守在那一方寸的天空要多許多。
但即便如此,他對程序的熱愛依然維持着,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都會想起那一串串的數據代碼,想着那一個個有趣的程序。
在今年很偶然的一次機會,他上網時看到了貼吧裡頭有人提到,雖然貼吧發表評論很好玩,但是不能隨時隨地的溝通消息。
能在貼吧上流傳的都是些小道消息,想要獲得正規消息,還得去各種平臺渠道上,消息難以獲得,需要吧友手動的進行轉載。
遇到一些熱門的內容,點進去看帖子就有上萬條那麼多,一頁一頁的翻都翻不過來。
看到了這條內容後,馬俊心裡頭就萌生起了一個想法,他能不能嘗試着構建一個平臺,在這平臺上各種專業的新聞媒體機構都可以進行入駐。
新聞媒體可以選擇在平臺上發佈最新最權威的消息,不需要別人手動搜索再去轉載到其他平臺,讓溝通變得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