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帮助不能建立在一个松散的基础上,需要在座的有为青年投身其中,然后马歇尔的目光扫过那些热血青年,对他们说:“如果你们之中的一些人不知道毕业之后到哪里去,就跟着我去拯救欧洲文明,我们真正看到的,远比或听、或看,即使是照片也是不够的,我认为整个未来的世界需要一个正确的判断,它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人民的认识,关于什么是重要的因素?什么是人民的反应?什么是苦难?什么是需要的?什么必须做?”
于是这些美国精英怀揣着拯救世界的使命感,开始对欧洲施行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双重入侵了。
当时**的思想还没有在德国消声灭迹,柏林是文化战场火药味最重的地方,也是一个无秩序的地方。美国广播里充斥着大量商业广告、摇摆舞和狂躁的爵士乐,有德国人民在废墟里忍饥挨饿,也有人在音乐声中跳舞狂欢。
道德堕落到一定程度会有人抨击,但他要是无差别得“扫射”,那么所有人都不会喜欢他。后来欧洲作家在柏林剧院里开了一场会,有人号召知识分子们该用墨水和笔继续战斗。
当时盟军在柏林都有驻军,但因为苏联是最早进入柏林的,他们的势力也最大,这个作家会议也偏向了他们那个阵营。
就在会议辩论进行时,一个人留着列宁式胡子的人跳上了舞台。
他先是夸赞了这些作家,敢在**统治时期说真话,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说苏联和**是一丘之貉。
这个人名叫梅尔文·拉斯基,他是一个美籍犹太人,二战期间他参加了美军,退役后开始办杂志,他在舞台上那么说等于是在踢苏联的场,这引起了美国官员的担心,要把他给撵走。
这时候他又在舞台上高呼,说苏联的宣传机器已经发展到了顶峰,污蔑拯救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自私自利的经济掠夺工具,山姆大叔无异于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批评美国文化缺乏教养,好莱坞电影无聊低俗。
当时美国被西欧视为拜占庭帝国,当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占领的时候,希腊文明在拜占庭帝国得以保存,在君士坦丁堡甚至还有雅典学院。中情局这套“文化的唇印”战法,印在知识分子的脸上、心上,因为希腊就代表着自由民主,被自由民主美国保护的现代艺术品在战后又运往了欧洲展出,这些文化人觉得自己的文化被美国保存了。
有些事发自内心得做和勉强去做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些艺术家本身就倾向美国,作家也是要吃饭的么,他们的文章要发表也需要审核。当时的美国出版业发达,欧洲的印刷机被毁的时候他们替补了上来,海明威的书被大肆刊印,从某个角度来说海明威符合美式价值观,都是讲的硬汉的归宿。
很多人觉得冷战是政治、经济、军事,梅尔文·拉斯基认为冷战的主体是文化战场。当时美国驻军司令卢修斯·文莱很器重他,梅尔文·拉斯基在慕尼黑创办的杂志《月刊》原本卖的不怎么样,后来得到了马歇尔计划秘密资金的支持,等马歇尔计划结束后又得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金库的支持,仅从经费上看,这本杂志完全是美国文化领域冷战战略的产物。
一枚戒指可以代表永恒的婚姻和爱情,也可以代表虚荣和血腥,这全看人如何去描述它罢了。男人想用钻戒宣誓主权,女人可以把它摘了,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这花高价买的钻戒不是白费了?约瑟芬头戴着拿破仑头像的头冠其实是个羞辱的印记,但这还不是因为拿破仑去埃及打仗的时候,后方的男人连自己该干什么都不清楚。
拿破仑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很多军人都有这种担忧,但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法律保障,直到拿破仑法典里规定杀死奸夫不犯法。
有点武力威慑才会让某些人注意自己的言行,别那么放肆。美国宪法允许民众持枪是合理的,持枪可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子弹面前无权贵,很多美国早期移民也是被英国圈地运动逼到无路可走才移民的。
懒惰、不努力的不是平民,而是有钱人的孩子,法国上层不去非洲,美国精英不去前线,他们躲在后方和去前线的劳动者、战士妻女鬼混,过阳光、泳池、沙滩的美好生活。
这些少爷的父母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反而跑到电视传媒上对别人的孩子指手画脚,说年轻人不够努力,不像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那么拼搏。
美国战后是涌现了婴儿潮,并且经济快速发展,每个人都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但那是因为有很多高校高材生前往了战后沦为废墟的欧洲去执行马歇尔计划去了。且不论马歇尔背后的阴谋,光他那句“如果你们之中的一些人不知道毕业之后到哪里去,就跟着我去拯救欧洲文明”,这样就足够给那些毕业后无所适从、迷失的年轻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领袖是贩卖希望的人,现在的洋基就像知了一样攀附在大树上吸食果汁,还哇哇大叫。
这种昆虫会在夏天出现,烈日会造成炫目的光环,在光环效应里,只要一个人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第一印象就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谁看得出电影《教父》开场婚礼上的英俊新郎是个会家暴的男人。
他打的还是黑手党的妹妹,也难怪桑尼会那么火大,把他给揍到半死了。
我相信美国。
那个棺材铺老板是这么说的,他就是这场颅内战争的牺牲者,虽然他没有被打,毁容的是他的女儿,可是留在他心上的却不是梦露的唇印啊。
喜欢哈利波特之晨光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哈利波特之晨光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