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飞如果不好好利用一下马虎臣这张牌,是不是太对不起回民兄弟了?
马骏飞隔三差五地邀请马虎臣到自己家中做客。
一来二往,二旅认识马骏飞的革命军战士就多了,马骏飞可以自由出入到二旅的核心旅部指挥所。
马虎臣曾经拥有的东西,不差于马骏飞,当初投身革命,可以说最少有一半是被迫无奈。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革命军,尤其是对姬国卿的了解之后,马虎臣渐渐地开始接受并喜欢上革命军了。
毕竟,跟着姬国卿干,可以实现自己很多之前都只敢想象的梦想。
年仅三十五六岁的马虎臣,继承祖业在兰州南边的临洮、临夏一带拥有着数倍于马骏飞的产业。
按理说,继承了这些家业,马虎臣应该心满意足了。
由于时值乱世,马虎臣经历过多次的“政治变革”,马虎臣也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
想独立为王,却又没有那样的资本,只能是忍气吞声地对任何一个强势“割据政权”唯唯诺诺、听之任之。
在临洮、临夏一带,并不是所有的土地和牧场都是马虎臣一人的,他的兄弟、子侄甚至是族人、远亲紧邻等,都拥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一份产业。
最穷的回人,再怎么说也是族人,不能让他们都饿死,马虎臣都得为这些人去考虑。
为了讨好强势当权者,马虎臣极力逢迎巴结的同时,还要将留下的那部分钱粮周济给穷苦族人,马虎臣的日子过得非常压抑和窘迫。
跟随革命军后,配合革命军把土地、牛羊都分配给了族人以及更穷苦的汉人,他们的温饱问题不需要自己再考虑了。
虽然自己留下的土地和牛羊非常少,但是自己留下了不少银钱。
到西汉县革命指挥部学习培训时,在姬国卿的引导下,马虎臣拿出了十万两银子投入到了华夏制品公司入了股,每个月都可以分得三百到四百两的红利。
可以说,马虎臣此时根本无需种地和放牧,单单这些华夏制品公司分给的红利就让马虎臣衣食无忧了。
手中有了钱不说,马虎臣从此再不用对那些能管得住自己的当权者点头哈腰、奴颜婢膝,也不用时常备好金银财宝去巴结那些当权者,更不必从族人那里募集到粮食和牛羊,心痛无比将之当作“岁赋”交给当权者。
姬国卿创建的革命军,也是需要交纳“岁赋”,而且比例还很不低,达到了一成半,也就是百分之十五。
马虎臣读过书,知道历史上朝廷制定的“岁赋”很少有百分之十五的,最少的“岁赋”还有三十分之一的,折合百分之三多一些。
跟之前任何朝代不同的是,姬国卿制定的“岁赋”不是按照收成计算的,而是按照事先预估的产量,而预估的工作都跟姬国卿无关,而是百姓们推举的、让百姓们信得过的人去预估的。
实际上,等到麦收或者秋收后,每家每户交的“公粮”根本不到一成。
如果某个人勤快的话,庄稼长势喜人,有了很好的收成,他缴纳的“公粮”甚至只有总产量的半成。
粮食是如此,牧民的牛羊同样也是按照这个原则执行的。
牧民们推荐出来的人组成“土改小组”对各个牧民家的牲畜做出一个评估,羊每年能繁衍出多少只,可以获取多少羊肉和羊毛、羊皮。
牛每年可以繁衍出多少只,可以提供多少牛肉和牛皮,或者说可以创造多少的劳动价值。
骡马等,都是如此。
预先评估后,“提成”的份额变成了死数,牛羊繁衍或者说增肥长胖是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