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梁寒郡的日记 > 少(2024.5.14)

少(2024.5.14)(1 / 1)

又在长智齿。每次长智齿都会,有些事情发生,还有就是比较疼。 我感觉还是我错了。之前说什么看人,也就是人文主义,人说好,那就是好。这样的话,不够客观,很主观。这虽然说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选择自己喜欢的,但做出的结论和评价却失了一些参考价值。所以,变得更加私有而非公有。但是也好吧。 做梦打牌(三国杀),做梦吃饭(很能吃),还干什么了?不记得了。 嗯,还是把能玩的全体验一下。否则,通过换资源还是太亏或者太肝了。 之前的数学家们讨论的高深的问题很多都是秘密的。我倒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高效率,但我觉得这样做很好玩。谁还没一点小秘密呢?有神秘感真的很刺激。 暖炉旁的梦,很浪漫耶! 恐惧很懒惰是阻止行动的两个门神。不敢做与不愿做,导致了不能做。 每座城,都有那么几个值得拜访的人。 当战功逐渐消失,战之罪就会显露出来。 很多时候,不要有这样的一种思维。就是集齐的思维。集齐的难度,愿比获得一个的难度*数量高很多。而且,当自己拥有一个时,也很快乐啊!一个足够了,再多下去,欲望就停不下来,它会告诉你:“去追求满。”是否曾思索过,九九归一?你集齐了100张卡片,然后呢?你只能说,我在某一个方面集满了,99张加一张,变成了一套。接下来要做什么?继续收集下一套?这是重复又重复又重复,远不及获得首个的意外之喜,这个整体,似乎也远不及一个来的珍贵。毕竟物以稀为贵。 所以呢?我还是更推崇少,而非多。 以前更多的是神秘组织,为了保守某些秘密,研究某些科学,一帮人守口如瓶。如今更多的是探秘组织,急于将搜索到的信息公之于众。 当然,这也许是压迫少了,所以不需要保密。所以我还是觉得什么东西都不要一概而论,或者胡乱地拿去比较。就像,虚数是不能拿来比较的。 我不去考虑真伪,真伪本就是相对的。一件事是又能怎样,不是又能怎样?是只能代表是,不是只能代表不是,除此之外,还能证明什么?还能意味着什么?同样的一个事物的不同面不可划等号,不同事物之间也不可划等号。不知其难言之隐,怎么能妄加猜测? 说的通俗一点。管我什么事?我没事可做么? 思古时候的友谊,比较于现在来说是更加没有实体的更加抽象的。但现在呢,友谊似乎有了实体而实际上没了实际。有社交软件好友才算有友谊,删掉了就无了。友谊如果仅仅是如此定义的话,那我不需要这样的友谊。就算是各取所需,那走了也就是走了,没什么关系。我是毫不在意的。 我认为友谊是建立在某些认同上,要有可取之处,或者朝着共同的方向。似乎与爱情很像。不管怎样吧,至少呢?它应该是特别的,特别也就意味着少。 玩游戏不需要智商么?玩游戏不需要秩序么?玩游戏不需要组织么?玩游戏不需要配合么?玩游戏不需要情商么?玩游戏不需要沟通么?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在看书就一定比玩游戏的人收获多呢? 其实真的要比的话,是一样的,游戏也好,读书也好,都应该选择一些有些深度有些难度的,才能有收获。并不能一概而论。 然后分析了一堆,总结起来就是少见多怪。事物为什么看起来不好呢?实际上它不是不好,只是令你(强调)不满意而已,仅仅只是与你的某些三观冲突了而已。可别人未必如此想,未必有与你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处境,相同的三观。事情为什么变成这样,甚至不由本人决定,你可以说时运不济,但如果不假思索就批评一个人怕是不妥。 追求满的代价可能是陷入僵化。对长久发展不利。但一句话说得好,万事万物都有其生存期,定期清理为的就是避免僵化教条。 梦想和现实有什么差距么?想就去做呗。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傲游在书籍的海洋。那么我建议,如果没事的话,就花一天时间看书,如果可以就再看一天。这样梦想不久实现了两天?对未来是如何规划的不重要,如何在今天把规划的未来预演出来才重要。因为也许,并不是你对未来的幻想驱动你现在的行为,而是你现在的行为逐渐造就你的未来。 也许思维的僵化是导致本是蒸蒸日上的学术秘密组织逐步沦为邪教的原因。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笛卡尔说要“预先带上面具”。 无论我们如何整合过去的知识,我们都不能完全掌握它们,最多仅仅是知道有过某些理论。想让它们重见天日,除非有类似的问题发生,在解决问题中,把知识调出来,与实际结合,才能明白该知识的全部意义。 为何要去旅行,为何要去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原理也是如此,从熟悉的圈子里解放出来,从禁锢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开始重新审视过去已经熟视无睹的概念。也许,自己错了好久,但是难以自知。这句话我引了好多次,但放在这很合适“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胆识,勇气,学识。在军营里的经历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帮助笛卡尔在关键时刻拔剑而战,成功压迫住了几个说德语的盗贼。英雄,就该如此,锻炼自己的胆量体魄,丰富自己的思想与能力。 眼泪是用来清洗灵魂的,微笑,则是为了致敬眼泪。 别把磨练说得那样悲伤,苦尽是为了甘来哦。 不功不受禄啊,总觉得我不该去,也不必去呀!称病吧。 我觉得目前我还不能把自己的心完全交到某个事情上面,我总觉得有些事还没做完。应该不是因为自己要成长,也不是为了要寻找什么答案。应该是主要是因为心里还有些该消耗的能量还没耗尽。有些许不甘心。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不开心,也说不上有遗憾。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只是年纪在这里摆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了。心里总觉得在下雪,总有些如雪一样的悲伤在那里沉积,要时常用泪水清理。 这也确实是痛并快乐着,痛苦不可避免,快乐不可或缺。 我不是为你而受冷风,我只是觉得吹冷风舒服而已。 很喜欢行囊这个词,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它代表着旅行吧。 知识就是魔法。那个时代也好,这个时代也罢,都是这样的。 他将目标暧昧化了。但是他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目标早就变得明确,而非模糊。 然后我突然明白,自己是如何被分离的。脱离了人群,那么很多群体性的东西,都将与我无关了。我确实不明白,太任性。 没关系,懦弱之中可以看见温柔,任性之中,也可以看见别的有价值的东西。 “你的美丽无与伦比,但我爱真理更胜于此”笛卡尔剑神!无敌! 只可惜,巨人的烦恼,往往与凡人类似。 不同的方法应对不同的场景,所以我不该排斥任何方法,我该做的,是让对的方法去向对的位置。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突然感觉一些部分是AI写的。我这样思考的理由是因为,我发现了逻辑严密的重复。看起来无懈可击,但,重复时的必要省略缩略,还是需要做一下的。 我只怕,这些全部都是虚假的繁荣。 很难说,让AI消化作家的某一本书就能让AI学到某个作家的文风。文风装在脑子里,写出来的东西,只是涓涓细流。但不是说做不到,只是说,这样用太小的局部去学习太大(而且还在不断变化)的整体,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难度。掌握外在的全部,也很难明白内部是如何运作的。这也许是因为形散神不散和形散神散之间,存在鸿沟吧。 我觉得未来,应该还是AI+人。 我的战术是,一个字不改,保留误差更安全。加密技术不光是在3、4百年前很重要,放在现在还是很重要滴! 纵情的人做不到纵情。忘情的人才能纵情。纵情,纵忘。 我并没失去什么,但为什么总有一些失去的感觉呢?也许是因为,我听的这首歌,让我的心绪摇摆。是啊,有野心的人,是无法真正在一起的。最多是相互利用罢了。所以,当失去时,确实仅仅是好像失去了什么,其实又是什么都没失去。我是不是该多关心关心我该关心的了? 原来喜欢真是这种感觉,只要想到她都会笑出声。

最新小说: 无用闲谈 我的姐姐张小玉 空梦之境 这就是红楼 冬忆秋散文集 从虐杀原形开始无敌诸天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玄离活着时候的猜想 影视世界从二十不惑开始 一天一诗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