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梁寒郡的日记 > 慎重(2024.5.15)

慎重(2024.5.15)(1 / 1)

睡觉的时候没有起来码字。那就是,做梦在码字哈哈。魔怔了。今天的梦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觉得取材还是源于白天看的一些短视频。以后呢,不是正能量的还是不要看了,总觉得看了以后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脑力。虽然局部来看,微小的调整是必要的,但是,短视频的魔力在于让人上瘾。所以,要慎重。 然后能,深刻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什么呢?携带大力量的事情要慎重地做,要加柔性,宁可慢一些,甚至宁可失败重启,不可以有超调。 刷牙的时候想到的这个。控制器只接收偏差,偏差由两部分组成,偏差改变相同值的时候,外部可能发生了两种情况。第一个就是设定值突然改变,第二个就是控制对象受到了较为直接的扰动。但是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把设定值的波动直接放在对象这边也是没有问题,但是,这个部分是无法直接补偿的,只能靠系统前面的这些部分去适应。 未知扰动的不可补偿性。 但已知扰动可以补偿。 不要觉得自己变聪明了就比别人聪明。不同的人的聪明是不可比较的。 感知多了,就会发觉,没用的感知少一些会表现得更棒。 吃亏了之后可以做到反思,那就已经是很好的了。平凡的人后知后觉,已经是在进步了。假装自己懂,假装先知先觉,岂不是更蠢么? 美丽的篇章终究会有一个休止符。 当我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一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这些问题都出在自己的人身上,自己也并没有去改,那为什么要求别人去改呢? 学习是一种消耗。嗯,确实是如此!所以,这个不是什么应得的东西,而是自己赢得的一个机会。不光要珍惜,还要充分使用,否则就太浪费了。确实,时刻地了解到这个东西,就算不能学会感恩,也可以学会什么是敬畏。 笛卡尔的哲学,我用我的话再说一下吧。 还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一切事情都该判定为“伪”,或者暂时判定为“伪”,是为批判性思维。后来的概率论等知识告诉我们,世界上是存在区别于“是”与“不是”的第三种状态“可能”,但是,事物发生的概率是“是”。单次的概率不定,但多次必定依照概率收敛。没关系,这只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具体要如何,还是得看我们怎么做。 第二点就是记录一本属于自己的笔记。拼凑过去的知识,终究是不过瘾的,若是有机会,一定要自己重新来一遍。 笛的思想,循序渐进而缜密。 可其实,还是要做必要的假设?我究竟存不存在?如果是模棱两可,那势必要判断为否,只能假设我不存在,推出矛盾而得出无法怀疑的结论,我存在,但为什么我存在,因为“我思故我在。”还是绕不开假说演绎。两个命题为对立的,非此即彼。但,概率为零的事件也会存在,即我可能存在第三种甚至更多的状态,但如此的概率为零。 凡事有对立面,不完美的对立面是非不完美即完美,所以完美存在。但他没说的是,完美的概率可能是零。 这次也许,笛卡尔要输给贝叶斯了。也许,帕斯卡也要略胜一筹了。但,失败与错误不妨碍一个人的伟大,有时,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闪耀的部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巨人,也是一个巨人,而我,是在这些用肩膀磊成的高山上向下俯瞰的一只小虫。 时间轴的约束以及背包格子的约束,让我们无法在同一时间选择做两件事。小孩才做选择,然而,只有神能全都要。大人也必须要做权衡(其实就是选择啦,大人是种嘴硬的小孩子而已),但是这个权值如何分配是自己说了算的。权值放大不同的点,让某个方面瞬间闪光。 要是没有这些聪明的老头子的书籍,我真想不到自己会是多么无知。但,目前依旧无知。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聪明的人与“非”聪明的人。聪明的人是那种因为嘴硬而不肯承认自己是“非”聪明的人。聪明的人存在,但是存在的概率为零。存在聪明的人,但由于其存在的期望必然要依概率收敛为零,所以聪明的人存在,会导致“反”聪明的人存在。“非”不是“反”。“是”与“非”是实数上的意义,而“是”与“反”,是虚数上的意义。虚,让时间静止。“是”与“反”在同一个时刻上同时存在,又在同一个时刻上同时消亡。当时间流动起来,所有的地方都是“非”。 原来人世间,聚散定格。所有的闪耀,所有的美好,仅仅在一瞬之间。 可惜呀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有道理遇到没道理的时候也是说不清的。但也没必要叫人家猪脑袋吧! 战斗,无处不在。别大惊小怪了。守好自己的思想,若是遇到了真理,那也只能屈服了。若是遇到无理取闹,自然也该不退半分。 坐在梧桐树下看书,真的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啊! “猴子”唔!原来出自笛卡尔这里。 快速获得的代价是快速贬值,这也没什么办法,如果一个认知还没让人来得及消化就更新了,那它只能作为为机器服务的一个过程量了。其实也没必要为这些获得不到而惋惜。不可改变之事。 在寻找一个“基”形状来填充整个三维空间时,只能从五种柏拉图立体中寻找。(魔方不就是柏拉图立体么?)而由xyz轴的三个基组成的空间的本质是,由无数个正方体,长方体也可以,将整个三维空间填充。 还是只能发现,更深层次的知识只能在书里,而百度寻找的难度很大。不是它没有,是我找不到。 我不是在等待你,我是在等待你喜欢我。 还是别看了,停止思维养蛊。 生命该像乐章,不紧不慢,是什么就是什么,也接受走调,也接受休止,接受一切吧。 很多美好的故事里都在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当必须的东西已经满足时,不该继续追逐溢出的东西了。重在体验?不,有时候更加重要的,是爱。爱是深度的感性,但细细挖掘,这是一个极具理性的字。没有足够的理性的人,很难抽象出这个字的概念,也很难感知到它。于是很难给予。 好,还是牛,这些东西该如何定义呢?让这些东西去死吧。 我做的东西是否有意义?是否令大家方便?如果是的话,完全可以继续地做下去。而我也明白,无论缺了谁,世界都会顺利地继续地运转下去。 实际无用的东西即便轰然倒塌,也不可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泛起一点涟漪。除非他们真的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发生的事真的影响到生活,人们才会感知得到。而感知,一般都是在抱怨。什么时候,能积极地感知问题,然后再积极地解决问题呢? 描述这个世界,控制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把我以为你死了》和《相约星期二》放在一起看会如何呢?其实关键词都是爱。 不要伤害她,不要刻意伤害她,不要因为为她好而伤害她。多留心。最好,多商量。其实没有多难,尽心尽力即可! 生活是死亡的哲学?不不不,死亡哲学是生活的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世界。如果重合部分太少,就不能在一起。 图片是未来的东西,因为它的展现里比文字强特别多。看起来令人舒服也很重要,大于实际。自动适应能力也很重要。 凸现突显。

最新小说: 无用闲谈 我的姐姐张小玉 空梦之境 这就是红楼 冬忆秋散文集 从虐杀原形开始无敌诸天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玄离活着时候的猜想 影视世界从二十不惑开始 一天一诗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