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台湾总部方面给予新的MO3价格并没有比MO2高多少。相反他的渠道价格反而是降低了1000元-2000元。但是,这是我的权限范围。
为了考虑到整个平台利润提成,以及与MO2的无缝衔接。所以,我没有主动按照台总部方面制定的优惠价格。
而是采取了难度比较大的高价位推广模式。但是,从市场上反馈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定价价位肯定是市场对于MO3这样的替代品
所难以接受的。所以一个时间段内,MO3的拓展进度十分缓慢。而且往往是开拓一片新的销售地区,旧的地区基本就是消亡了。
不过面对韩国四星本子的强大冲击以及背后诸多国产品牌的崛起。我只能接受低价位走势的这个现实。
这么看来其实台总部方面,在预判新产品市场走势时候,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市场级别区划能力,还是相当不弱的。
所以,今天这个会议上,几位大区经理都纷纷在诉苦呀。我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应该,只不过大家不会把这个事情怪罪在我头上。
习惯认为,定价权主导肯定是台总部方面,我不过是执行权的一方而已。但是,实际上如果他们知道我手里的底单价格表的话。
这些兄弟们可能就会疯狂的跳跃起来。叫喊。但是,我自己的也没那么傻。不可能叫你随便轻易知道我手里的底单。
这个无论是跟我再“亲密无间的”助理,秘书,或者其他什么人。我都不可能告知。所以大区经理们一直以为这是台总部的误区。
是台总部对于自己的品牌与市场价格区间认可度的一种误判。错误的把自己的品牌意识凌驾于市场接受度范围之上。导致MO3价格体系与市场环境脱节。
哎,我觉得台总部反正不是一次,替我背锅了。多背几次其实跟一次没啥区别。都是黑。只是黑的面积大小不同而已。
但是,我心里还是比较悻悻的认为,为什么这么好的装备设施的MO3就卖不上我想要的那个价位呀?只有通过市场真实检验
我才能知道,究竟是我对MO3期望值过高?还是这群小厮们合起火来蒙我?因为他们这些大区经理。那时候个人收益都不差。
虽然大家都没有心里志向“一夜BTA”。但是,人总是这样,会有一个懒惰期。一旦当他赚钱到了一定程度,个人认为的这个程度,他们就开始出现懒惰
所以,面对这些收入不低的大区经理,我不能不想一想是不是这里有欺骗我和掩盖自己的懒惰不思进取的可能。
但是,市场表象的确是说明,我的价格期许肯定是要于了MO3的本身市场定位价值。难怪台总部做的
低于MO2高达2000元的价位。而零售价格也低于MO2的25000。下降到20000。与当时西芝产品几乎持平。
可以说他们的预估是没错的。因为在欧洲市场上,据我知道的MO3销路也不是十分理想。而且欧洲市场零售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18000
比国内的要更加低廉。而欧洲分部拿到的渠道价格则是三级最低价格约14000人民币。这远远低于我拿到的16000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