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吉十九年九月二十七晚上九点,沈方乘坐快船回到了昌国县。昌国县是自己的地盘,沈方的脸就是最好的名片,看守城门的厢军小队长见到二公子回来了,赶紧放下吊桥,开启城门,并遣人骑快马通知沈府。
沈方原本订在二十八回昌国,结果只原本准备考较他学问的沈披、沈括两人迷上了理气论,前一日关于数学和音律的讲解又让二人对理气论的应用产业了兴趣。原本的考较到了最后演变为沈方的演讲与授课,让沈方也颇感无聊,见父亲没有什么额外的交待,便向父亲、伯父告辞,前往昌国。
经过一夜休息,沈方恢复了精神,照例清晨五点起来打坐修练。沈方七点用过早餐,正准备开始上午的训练,便接到管家通报,王寿光便和王可儿访。
沈方连忙去前院迎接,见过礼后引入正堂,“岳丈大人,今日为何来的这般早?”
“你这两日去杭州逍遥,把我忙地团团转。”王寿光言语中虽有些埋怨,但神色之间却有些兴奋之意。
“可是有什么喜事?”
“这几日股权改制一经宣传,便得到了从股东到坊工的热烈响应。沈氏集团下属十七家公司,除了沈氏贸易、沈氏兵器、沈氏矿业、沈氏钢铁为沈氏集团保留产业不参与股权改制;沈氏电力和沈氏动力未能完成股权认购外,其余公司的股份全部认购完毕,而且工人的认购比例也达到了我们定的两成。”
“哦?”沈方也吃了一惊,“其它公司发行股本不过一百万贯倒也罢了,玻璃公司、航运公司、太东公司发行股本达到一千万,两成也各有二百万贯,我们的工人这么有钱吗?”
“这十一家公司,一共三千八百万股本,两成便是七百六十万,除了八十余万有人认购实缴外,其余部分便是工人从沈氏集团以年息两分的利息贷款。沈氏集团还没有正式开张,一年便多了近百万贯的利息收入。”
“随着今后借贷业务的发展,沈氏集团那些帐房先生明显不够用了,有必要成立一家银行,吸纳存款、并进行日常的放贷。”
“是啊,这两日我府上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这还是不过手现钱,只是签发银票,若是涉及现钱,这几十个人根本不够用。原本票号准备年后在昌国和京城开放,看来现在得提前了。”
“说干就干,明天忙完金樾的事儿,先把银行成立起来。按一千万股的规模来建设,沈氏集团占六成,你和我各占剩余两成股份。岳丈大人,从你的管事里面挑一个精干的担任代总经理,等我从京城回来,大把的人才中,肯定有精通经济和筹算的大才子。”
“刘东福怎么样?沈老爷对刘管事也比较看好。”
“那就用他。对了,这十七家公司还有未来的银行,把名字前面的沈氏去掉,统一改做昌国。”
“沈氏的名气可比昌国响亮得多。”
“我们现在缺的可不是名气,起名为昌国,让这些小股东们更有参与感,因为他们自己现在就是昌国人。”
“好,就依你的。”
“电力公司和动力公司的股票没有人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