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叹流水兮 > 鸱鸮声声难移心

鸱鸮声声难移心(2 / 2)

属下急忙劝阻汪寿昌,说道:“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一艺伎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啊!”[2]

汪寿昌想了想,也对,就暂时把这事搁下了。

然而,柳好好这女校书的名头却在私底下传开了。虽然柳好好没有转入正式编制,但却实实在在地担任起了校书郎的工作,算是个省府编外工作人员吧,而且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公务员。

柳好好的案牍工作十分出色。汪寿昌决定去云南转输军需时,也一起带上她。

初秋,军需物资均已齐备。

大队船只一艘接着一艘,浩浩荡荡的沿岷江顺流向南而去。

歌韵装满了船仓,柳好好那清亮的歌声飘荡在岷江的两岸,也激发了汪寿昌那久沉的激情。

【四】《己亥岁二首》曹松.诗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一踏进云滇大地,柳好好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阴风列列,黄沙卷起烧焦的旗帜,在漫漫的沙石里,冒烟的木头发出阵阵让人恶心的臭味。

几具还没有完全被沙石掩埋的尸体上空盘旋着几只秃鹫,尸体上好几个箭头还在,那断了的长矛却依然握在死者的手里。

不远处,仿佛又响起撕杀和呐喊声。或许明天一早,又将多出几万具尸体。阴风开始怒嚎,似乎要唤醒那些死去的灵魂。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谁还能说怒江总是太平没有怒吼的时候?

你看,那愤怒的江水啊!不是正混合着战士的鲜血,争先向东流吗?

请你再也不要提什么封侯进爵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啊!

————————————

注释

[1]凉州词

又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填的唱词,是唐周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就是现在的武威市,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由于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名凉州。

《凉州词》最著名的一首便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但是,到过玉门关以及熟知中国西北地理的人都难免起疑:“玉门关与黄河相离千里之遥,怎能扯到一块儿?王之涣真的是这么写的么?”

其实,这首诗有两个版本。

唐.芮挺章《国秀集》中记载的《凉州词》为:“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薛用弱《集异记》中所载这首诗为:“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那么,到底是“黄河”,还是“黄沙”呢?

历代都曾有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句有误,认为该句当为“黄沙直上白云间”。理由主要是在玉门关不可见黄河,但常见黄沙。并认为,可能是最早传抄时手写草书之“沙”字被人误当为“河”字,之后以谬传谬所致。

而坚持“黄河远上白云间”者则认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远无“黄河远上白云间”之雄浑大气,以王之涣这样名气盖世的诗人,显然不会选择“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平庸的诗句,而必取“黄河远上白云间”。并且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认为,像王之涣这样的诗人,不一定以实景写诗,而有可能为了能让诗有意境,大跨度将黄河和玉门关这两个本不相关的事物横贯起来以渲染诗意氛围,这种异于常人的想象力正是其过人之独到处,也正是成就其超凡诗名之所在。

假设,王之涣到过玉门关,他会不会误将疏勒河当黄河的上游了呢?

完全可能,而且不仅王之涣可能,甚至在那时候任何人都存在这种误将的可能。

黄河的源流,在中国古代长期是个谜,并流行多种不实传说。先秦《山海经》称“河出昆仑”。《山海经》所称“昆仑”指的是现在的新疆天山,可见当时人们将黄河源流估计之远。

“百川汇河”是中国自古的一种认识,将西域高原诸水都疑作最终汇入黄河而东流出海,是客观上并无全面勘考条件的中国古人的普遍朦胧臆念,这大概也是《山海经》“河出昆仑”及以后历代大多数人的认识基础。

[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人,您把一个歌舞团的演员调到省府任职有点不靠谱,影响大人您的名誉啊!她年龄尚小,又是个女子,皇上怎会相信她的才能?再说了,来衙门办事的人,进门一看,在一群大老爷们当中,坐着个穿超短裙的姑娘,也有点不成体统啊!喜欢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叹流水兮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前世惨死!重生嫁傻王夺你江山 搬空侯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与闺穿 云烟红妆 妖孽王爷盛宠之萌妃闹翻天 妻主请饶命 天子诏 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 乱世红颜之云萝传 将门嫡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