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不凡这些时日都一门心思扑在军队训练上,根本没有顾及农业民生问题。一路走来,叶飞越走越心惊,除了城郊附近差不多农田都种上了庄稼,越远离城市越是荒凉。说来也怪,曲阳县城在西晋初年,户三万四千余,以每户五人计算约有十七八万人口,但是现在却不足万户。曲阳城更甚不足两千户。
说十室九空有点离谱,与现在的一个小镇相比还略有不足。刘渊自登基以来,西北方大片地区都已占并,唯有并州有刘琨誓死抵抗,虽然刘渊一时间无法打垮刘琨,但是仍时不时的派出骑兵袭扰并州,曲阳位置极其重要,是晋阳的北部屏障,更是首当其冲,其地区更是损失惨重。老百姓被迫无奈,纷纷闻井离乡,逃离家园。
自从八王大乱以来,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胡人乱军就如同地狱恶鬼般可怕,关于胡人乱军的种种传言使百姓们毛骨悚然。百姓们异常担心这些恶鬼会闯进他们居住的家园。因此,所有人都渴望着大晋王师胜利的消息,但事与愿违,晋军主力在八王之乱后损失殆尽,其他诸将大多数拥兵自重,其中虽然不乏有志之士,但是每次与胡人作战都是输多胜少。在这段时间里,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看见深深的忧色,每个人都不愿意多说话不愿意出门。
叶不凡知道刘渊死于公元310年,也就是明年,永嘉四年(310)七月,刘渊病重,以陈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详为太傅,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不久病卒,历位六年。叶不凡只所以帮助刘琨,并非出自像徐润所言,什么匡复晋室,什么民族大义。其实叶不凡才对晋朝没有什么感情。最多的倒是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中国经过东汉末到黄巾起义,再到诸候争霸,后三国鼎立,最后到西晋皇朝的建立,中原已经经过了近百年的战火,人民流离失所,田园荒芜,天下困苦,或许司马黄帝建立的晋国在短期内消除了大战乱,海内一统又使天下太平,海内大安,武帝以天下无事,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大撤州郡兵。
可是西晋只是一个短暂的黄金和平期,这一切犹如昙花一现,随之淹没在漫长的战乱中。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刘渊本是高度汉化的匈奴人,甚是清楚百姓的力量,于公元304年定都山西离石,很短的时间内召集的部众五万人。
叶不凡虽然不清楚晋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是他终究是一个出色的现代军人。历史上最强盛的民族或国家,往往为落后的蛮族所灭。中国历史上北宋被金所灭,而南宋却又被元蒙所灭。就连强悍一时的大明皇朝也被满清所灭。别的不说,当时满清二十万八旗勇士入关,仅仅二十万人,却让一百多万大明皇朝军队瞬间崩溃。抛开当时朝廷腐败不说,只是不得不多说,那是因为许多汉人太识实务。
这令许多历史学家困惑,他们在经济和政治的圈子里转悠,试图发掘那些伟大民族衰落的轨迹。叶不凡知道那是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文明比较发达的一方,也拥有比较强大的杀伤武器,但结果多半是文明比较落后的一方毁灭了对手,如希腊、埃及、印度、巴比伦、迦太基、东西罗马以及中国覆亡于蛮族的那些各个朝代等,当然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衰落和腐朽总归是伴随着一个末落帝国的象征,但是还是可以肯定一点,最主要的还是对手的军事学术更先进一些。
换句话说,就是蛮族的军队,是以骑兵为主体、以机动作战为前提指导作战的。反过来,那些文明古国的军队,却主要是以步兵为主体,虽有少量骑兵也是厚甲重刃,以火力或者说是杀伤力制胜学说指导作战的。上述现象的发生绝非偶然,事实上,这就是农业民族(大陆民族)和商业民族(海洋民族)面对游牧民族(内陆民族)时所必然出现的情形,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这使得骑兵成为这些民族军事力量的主角,而在火枪发明以前,骑兵的冲击力和机动性都是步兵所远远不能比拟的,最出色的例子当然是蒙古骑兵。
叶不凡暗叹人生无常,本来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从来不过问政治问题,他不忠于任何人,只是忠于中国,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非对错,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他知道政治都是虚伪的,但是军人只是实实在在的,总不能因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或许上层腐败而弃暗投明,而倒戈相向。
军人应该和政治完全分开,因为那些单纯的军人很容易受到政治家的欺骗,从而成为别人的枪手。
现在叶不凡阴差阳错穿越到了晋朝,这个多灾多难的时刻,保境安民的责任又落在了他的身上,他不想看着自己的同胞在敌人的屠刀下流尽最后一滴血,晋朝灭亡虽然是必然的,皇朝更替总会有人因此而死去,但是十室九空,是他万万不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