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songjiang-qingye7&bookmark=190"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葉青看着董晁滿臉憂心的樣子,笑而不語。
老劉頭在泗州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已經把董晁的情況全部告訴了自己,所以現在看到董晁當着自己的面哭窮,顯然董晁是把自己當成瞭如同易安居士李清照一般的財主,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好處了。
至於董晁所言的少年人、孩子等這些情況,老劉頭也曾不止一次跟他說過,董晁這些人的戰力,完全是憑藉當年第一批跟隨他落草爲寇的那般人撐着。
餘下的兩千多人,就像是斜風細雨樓裡的夥計跟丫鬟一般,都是小小年紀,最大的不過十七八,最小的莫過十五六,要麼是當年金兵兵敗時,殘殺了他們父母后成了孤兒,被抱上了山,要麼就是跟着父母一同跑到了董晁的山頭。
女子大部分都被董晁偷偷送入了南邊,由李清照接手來照顧,而剩下的男子人數也多,自然而然的就一直追隨着董晁,一直在山上或者是水裡成長。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但不管怎麼說,在葉青看來,董晁絕對是一個大善人,金國、大宋之間戰爭所造成的流離失所,傷天害理的後果,讓董晁這麼一個憨厚、質樸的漢子,無怨無悔的替金國、大宋爲他們積了不少真正的功德。
若不是董晁、易安居士李清照這樣的真善人存在,恐怕北地這茫茫大地之上,在十多年前,就又要埋骨幾千個甚至上萬個幼小的男女屍骨了。
而歷史只會記住戰爭的殘酷,卻從來不會記住鐵騎撤退、喊殺聲消散後的戰後殘酷,白骨森森、伏屍遍野、惡臭漫天,如同人間地獄一般的北地了。
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永遠是傷痛,戰爭後的傷痛而形成的傷疤,若是不及時有效的處理,那潰爛的傷疤甚至比戰爭死人還要多,還要更加的殘酷。
而董晁這樣的人的存在,就像是清道夫一樣的存在,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的收拾着戰爭過後的殘局,治療着那些即將潰爛的傷疤,使戰爭帶來的傷痛危害降到最低。
走了一路的汗漸漸消退,坐在樹林裡面,耳邊是潺潺的流水聲,若不是前方不遠處是那金人商隊的營地,若不是他們帶着差事兒的話,在葉青看來,若是能夠從樹林打幾隻野味來個燒烤,真是快活似神仙了。
聽着董晁繼續的哭窮之後,葉青歪頭隨和的笑了下說道:“我倒是有個賺錢的辦法,就是不知道董大當家的帶領的這些人,有沒有決心離開故土去闖蕩一番。”
“哦?不知道葉統領有何好辦法?”董晁見葉青終於搭腔,立刻在樹下坐直了身子,看着葉青問道。
“哪裡的黃土不埋人?董大當家的都這般歲數了,其實啊,要是我,就算是不爲自己考慮,也該給山上那些跟野人似的孩子們考慮考慮,他們總不能一輩子就呆在山上,東躲西藏的過一輩子吧?終究還是要走下山,要像人一樣的生活纔是。”老劉頭跟葉青之間默契極深,剛纔葉青不經意的掃了他一眼,這老東西立刻知道了葉青心裡的想法,於是這就開始敲着邊鼓蠱惑董晁了。
董晁扭頭看了看旁邊一臉輕鬆的老劉頭,而後又看了看葉青,想了下後問道:“還請葉統領賜教,不知道有何方法能夠解九崗山之困。”
“人心要是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如今宋金邊地和平,看樣子這幾年都不會發生戰爭了,而大宋向來更是以和爲貴,壓根兒就沒有想過在短時間內能夠收復中原,所以你們的存在,就變得可有可無了。金人可以不理會你們,我大宋朝又沒有義務照顧你們,所以落草爲寇後,失去了抗金收復中原等候王師北上的動力後,你們的前景就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對不對?”葉青拔了一根野草嚼在嘴裡,微苦的滋味兒讓舌苔都是一陣難受。
“仗着易安居士的資助,你們的日子還可以過的不是那麼緊吧,但若是長此以往下去,就算是金人不剿殺你們,你們自己就能把自己活活餓死。”老劉頭從旁再次搭腔道。
董晁眯着眼睛看了看葉青,又看了看一臉輕鬆的老劉頭,試探性的問道:“葉統領此次北上,不會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爲了那邊的金國商隊,而是爲了我董晁吧?即便是葉統領想替宋朝廷招安我等……。”
“你想多了,朝廷不會招安你們。或許你們可以過河打聽打聽,淮南東路每年的賦稅有多重,這些錢大部分可是要用來養兵的,淮南東路與金隔淮河相望,淮河不是長江那般難以逾越。甚至可以說,金人是想過河就過河,想回去就回去,大宋朝在淮南東路也同樣是佈防最多最重之地,那麼多兵士朝廷養着已經是感到極其困難、捉襟見肘了,裁撤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想着招安你們這幾百人,而且還上了歲數的。剩下的兩千來人,又是一些戰力低下、體格弱小的十五六歲的少年呢?”葉青看着董晁那眯縫着的眼睛,神情輕鬆的說道。
“那葉統領可是有其他辦法?”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辦法當然有,只是看你們願意不願意了。”
“就看你們願意不願意背井離鄉了,若是願意,以後雖然不能保證你們榮華富貴,但保證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的活着,對於我們統領來說,可是不成問題的。”老劉頭連蒙帶唬的說道:“臨安城最大的商賈跟我們統領乃是至交好友,如今商隊北通泗州、西通夏國,南道泉州,東至扶桑,遍佈各地,人手上嘛……缺些能夠值得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