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songjiang-qingye7&bookmark=653"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自古以來當官有什麼好處?除了可以給自己謀得利益之外,名聲、各種頭銜自然也是爲官者的喜好之一。
上元節剛過,年前的商會也在商人的雷厲風行下終於成立,而關於商會會長的人選,完全不用葉青操心,不管是商賈還是趙師淳、燕慶之,無一例外的都會推舉葉青來任這個商會的會長。
同樣,爲了向朝廷表忠、示好,商會的名稱在商賈、燕慶之、趙師淳等人琢磨來琢磨去後,最終還是認同了葉青所取的商會名:靖康商會。
由此來提醒商會中的商賈:莫忘國恥!
有錢大家一起賺得宗旨之下,葉青頭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宋朝官制,對於統治者的莫大好處與優勢。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而且爲了彰顯自己這個商會的大公無私,是全心爲整個淮南東路的商賈着想,葉青以靖康商會會長之名,提議了趙師淳來任副會長,至於剩餘的兩名副會長,則是由商賈們推舉。
如此之舉動,自然而然的,也讓各路商賈真正徹底的放下了戒心,開始真正去了解、在意這個商會,在未來到底能夠給他們帶來什麼樣兒巨大的利益來。
而趙師淳被葉青提名一事兒,同樣也是得到了商賈們的認可,畢竟,即便是南宋商業發達,其商人的地位相比較而言還是要低於社會各個階層。
但若是有了趙宋皇室的加入,非但能夠提高商會的聲望,同樣,還能夠讓加入商會的商賈,因爲崇國公趙師淳的關係,在心中產生一股與有榮焉,或者是讓商會變得稍微高大上的權威性。
自然而然的,商會的其餘兩個副會長,由商賈從他們當中選出,而燕慶之這近一年來在淮南東路的活動,自然而然的會引起淮南東路商賈們的注意,何況,接下來的香皂、新燭,甚至是等頗黎的原材料,都將由燕慶之來獨家供給他們,所以燕慶之則就成了第一個被推舉出來的靖康商會的副會長。
而另外一位副會長,葉青最初並未覺得此人如何,但當知道賈偉之子便是如今身在盱眙軍的賈涉時,則也不得不開始留心起這個賈偉來。
或許賈偉、賈涉兩人名不見經傳,但賈偉之孫、賈涉其子卻是鼎鼎有名的南宋未來權相賈似道。
也正是因爲賈偉被衆商賈推舉爲了副會長,葉青又不得不在提防之餘,利用大宋朝獨有的官制,相對應的套到了靖康商會這個機構上。
那就是在三名副會長的下面,再設置三個同知副會長,如同大宋朝廷的同知樞密院相差不多,不過在靖康商會之中,卻是要比副會長低半格,但卻是有權參與、知曉副會長所參與之事兒。
如此的安排就如同他並未根據朝廷官制設置一正兩副,而是設置了一整三副一樣,同樣是充滿了自己的小心思。
商人重利輕別離,這讓葉青不得不想道那小小的典故,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擡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但由此也有一個好處便是,三名副會長永遠都不可能有機會聯合到一起架空會長的權利,而同知副會長,又不得不讓他們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來爲整個商會負責。
朝廷在上元節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的召葉青回臨安,就是連白純、燕傾城二人,朝廷也像是忘了一樣,並沒有讓宋遷護送她們回臨安,而是一直留在了揚州。
隨着盧彥倫、蕭貞的到來,加上商會成立一事兒,葉青也樂得朝廷並未在第一時間召他回臨安。
既然朝廷還未下旨,那麼他自然而然的便是繼續着手裡的一切,商會的成立他並不需要做些什麼,完全交給趙師淳、燕慶之等人便足矣,何況這段時間,燕慶之天天沒事兒老是打着看望外甥的旗號偷懶。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如同當初將作監造頗黎一樣,葉青從未想過能夠在短時間內造出水泥來,好在盧彥倫也並不是很着急,大有要在揚州養老之意,並未催促過葉青。
與劉克師、楊懷之、陳次山再次走進給盧彥倫置的宅院裡,只見滿身雙手還佔滿着泥沙的盧彥倫跟蕭貞,正領着十幾個工匠,在後院裡繼續忙活着。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揚州城的沙盤已經被盧彥倫跟蕭貞做了出來,而如今,正是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葉青的要求,開始擴建一個揚州外城。
看着葉青等人低頭凝視着腳下的“揚州城”,盧彥倫笑呵呵道:“如何?老夫這得意門生的手藝可還入得了葉知府的法眼?”
“盧老太過謙虛了。”葉青忍不住點頭讚歎道:“有勞蕭兄了,短短時日內,竟然能夠做出如此精細的沙盤,葉某佩服。”
蕭貞謙虛的笑了笑,搓了搓兩手的泥沙,打量着腳下的“揚州城道”:“足足比如今的揚州城要大出一番來,葉兄弟可要知道,這樣的城池想要建好,三五年的時間都可是最快的了,而且……這花費可會是一筆數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