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明末屠夫 > 第214章 时有一人

第214章 时有一人(1 / 2)

望着行走在旷野,前无头,后无尾,没有尽头的队伍,骑在一匹驮马上的夏照甚是感慨。遇到衡州卫,结识卫指挥使杨炯以来,日子过得好像骤然加快。先是随着众监生到燕子矶看热闹,而后留在虎山军中帮闲打杂,接着又被派往南京城里与留都高官交涉,到现在竟然渡江北征,短短十余日的际遇,太过离奇,就是话本里也不曾见过。

当然,这一切的离奇,都与指挥使杨炯离不开干系。

前几日,夏照抱着做人做事须有始有终的心态,在燕子矶给衡州卫,给杨炯送行。不想,杨炯在登船前突然伸手把夏照也拉上了船,说了一句,“夏兄弟,你若是留下,史部堂等留都大员,念及近日留都之窘迫,必定会出手料理你。你一小小监生,即便松江老家有底蕴,也是鞭长莫及。在内则亡,在外而生,不若随我北征。如此一来,史部堂等人,即便有心也是无可奈何!”

夏照本就惴惴不安,听杨炯这么一说,话虽不好听,道理却实在,于是半推半就随军渡江了。

夏照向不远的前方看去,杨西施骑着一匹膘肥体壮的战马,杨炯在下边牵着马。后面一骑,却是石三妹骑着一匹明显相形见绌的驮马。

也是驮马,这让夏照心里好受多了。

连日骑马而行,杨西施觉得甚是难受,双腿内侧都磨破了,只是不好声张,便拉长着脸不说话。杨炯大概也能猜想得到,不过这也是没办法,总不能一路背着吧。从南京到天津卫,千里之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见杨西施闷闷不乐,杨炯想了想,说道,“要不我说个笑话?”

杨西施没心情,没说话。

杨炯酝酿了一下,大声说道,“时有一人,姓萧名哗,少有大志,欲求功名。初从文,三年不中;改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又从商,一遇骗,二遇盗,三遇匪;遂躬耕,一岁大旱,一岁大涝,一岁飞蝗;乃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遂至地府,久候阎王升堂,不耐,问之,鬼卒曰:王阅足下卷宗,狂笑,休克于后堂,未醒……”

杨西施顿时大笑起来,接着连忙又用手绢掩住口齿,继而笑骂道,“炯儿,这番编排,甚是缺德!世间哪有这般抑郁之人?还不如早死早投胎。”

杨炯反驳道,“活得艰难,才显气节和才华。你看这萧哗,转了这么多行,干了这么多事,虽然多灾多难,也算多姿多彩。较之寻常人,这一辈子可是没白活。”

杨西施不以为然,“王子安曾言,仁者见机,达者知命。这人的命数,得自个儿揣摩。接连遭遇晦厄,不就是天有绝人之意么?”

见杨西施心情好转,杨炯转而附和道,“这么一说,还是娘思虑得更为周全。早死早投胎,似乎更好。省的再折腾,又是个一二三,最后还是备受打击,反复被打击。”

说了一会闲话,杨炯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距离上次歇息有半个多时辰了,便下令让队伍停下来休息一会。一众亲卫上马去前后传令,杨炯把杨西施抱下马。惠姑卸下包袱,找了块干燥的石头,把包袱垫放在石头上。

杨西施上前坐在包袱上,皱了皱眉头。惠姑递上水囊,杨西施接过连续呡了几口,显然是渴了。把水囊还给惠姑,杨西施皱眉问道,“这茶水的味道,可是奇怪。”

惠姑小声小气回道,“娘,这茶叶是在南京城买的,据说是上好的茶,半斤茶叶,花了好几两银子。只是这水,是运河里的水,滤了一下再烧开的,味道肯定赶不上井水或是泉水。”

杨炯没作声。行军打仗,能有得水喝就不错了。从燕子矶渡江,大军折向东北,沿着淮扬运河北上。之所以选择沿淮扬运河北上,主要是可以借助运河运送大部分粮草辎重。若选择随军携带全部的粮草辎重,行军速度根本快不起来。一路搜刮船只,甚至强行征用了部分漕船,这才得以将大部分辎重进行水运。为了保证辎重的安全,除了安排随船押运的士卒,大部队也基本沿着运河北上。两者的路程,也控制在一天以内,即便出什么事,只要出动骑兵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

不然,披着甲胄,再背着一袋袋的粮食、药材、木炭去赶路,一般体格的士卒可能顶不了几天就会累趴下。

杨炯给黑风喂了几把炒米,这才接过亲卫递上来的水囊,连续灌了几大口。把水囊递回,说了一句,“再行军半个时辰,就修整一个时辰。让大伙抓紧埋锅造饭,做一顿热食吃。另外,多烧开水,让大伙把水囊都加满。”

虎山军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不许喝生水,再渴也不行。即便在外行军,生火烧水不方便,也还是坚持,甚至不惜安排一些士卒专门背着木炭和铁锅。每次埋锅造饭,把肚子填饱,顺便把水囊装满。

……

到了傍晚,杨炯选了一个小山丘,便安排安营扎寨。杨炯带着几个营指挥使,一边策马而行,一边分派各营的宿营位置,以及布哨的范围。

“夜不收,由亲兵营统一派出,布哨范围方圆五里以内。各营一里外,派出明哨和暗哨……

马腾问了一句,“将军,要不要立营垒?这一带甚是空旷!”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