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因为解决不了血的凝固问题,所以医生眼睁睁地看着一些失血过多的病人死去。
1915年,阿根廷的阿尔戈特医生边吃饭边想着医院里的一批伤员,这些伤员如果不及时输血都将死亡。这时他的妻子恰巧递给他一个熟鸡蛋。阿尔戈特把鸡蛋在桌子上磕了一下,开始剥壳。剥出的鸡蛋白使他突然想到:柠檬酸钠能阻止鸡蛋白凝固,那么能不能阻止血中的蛋白质凝固呢?他扔下手中的鸡蛋,就跑进了实验室,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其他医生。
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成,凝血问题解决了,外科手术病人和失血过多生命垂危的病人都能通过输血保住生命、恢复健康了。
通常一次输血只要几百毫升,有时也会用到几千毫升。一次输血的最高记录是在1970年12月间,当时美国的吉利希在做心脏手术时,因他有出血性疾病,医生竟为他输了13.5万毫升的血液。
大量的血液从哪里来?在我们国家里,主要应该依靠大家自觉献血。有些人担心,献血后身体血液少了,体质会变差。其实,这种顾虑没有必要。德国一位名叫弗雷德洛泽的52岁农业工程师,1996年3月7日他第5000次献了血,据说他创造了世界献血的最高记录,且无损他的健康。原因是用了新的采血技术。而且新近的研究表明,如果男子体内的铁含量过高,患癌的机率会大大增加,这么说来,献血还有利防癌呢。
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假如你献出了少量的血液(如200毫升)。体内会自动调节,并不会影响健康。拿血浆水分和无机盐来说,在1~2小时内就会得到补充;血浆蛋白质在2―3天内也可完全复原;只是红细胞血色素恢复得比较慢,不过一般也只要一个月就行了。也就是说,一个月以后,你的血液就和原先毫无两样了。当然,血液是宝贵的物质,献血后也应该适当增加营养。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内血细胞再生能力减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酶活性降低,代谢能力也随之降低。老年人献血后,血液恢复较年轻人慢。在不同国家,生活水平、健康状况各有不同,因而,各国对献血年龄的规定也不完全相同。比如,欧洲大部分国家是18~65周岁,日本和韩国是男性18~60周岁,女性18~55周岁。我国的《献血法》根据国情,规定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
献血者还要有适当的体重。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总血量大约为体重的7~8%。一个体重为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总血量约为3500~4000毫升,其中约20%的血贮存于人体“血库”――脾脏、肝脏和皮肤中。当失血时。人体“血库”中脾血就会动员到血循环中,补充失去的血液,因此体重要有一个最低线。我国《献血法》规定的体重最低线为:女性45公斤,男性50公斤。
喜欢人人必知的生活常识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人人必知的生活常识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