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 求职的故事 做人要有底线

求职的故事 做人要有底线(2 / 2)

孔子答:反正去了以后也不会变坏。

呵呵呵,这是什么莫名其妙的逻辑!难道只要去了以后不会跟着变坏,就应该去吗?那么请问,不去坏人那里的原则可怎么坚持?不去又怎么不行?要知道那些家伙并没有拿刀子逼你呀?就算不能严词拒绝,至少也能婉言谢绝吧?还可以装聋作哑不予理睬嘛!

这就让子路想不通。

换了我们,也一样。

孔子也只好实言相告: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匏读如袍,就是葫芦瓜。葫芦瓜有甜有苦,苦的不能吃,只能做装饰品。所以这话的意思是:我难道就像那苦匏瓜,中看不中用,只能挂起来做摆设吗?

妙哉此言,这才是心里话。

原来,孔子是一定要被人聘请的,因为他的学问是政治学和伦理学。这就要实践,否则便一点作用和价值都没有,而且也不知道那学问是对是错。

怎么实践?

做官。因为只有做了官掌了权,才能发布政令改造社会,教育人民敦风化俗。更何况推行政治主张和实现道德理想都需要时间,孔子岂能不急?

急不择路,就闹笑话了。

好在,这次他也没真去。

本节故事见《论语·阳货》

冤家路窄

真正让孔子狼狈不堪的,是阳货。

阳货又叫阳虎,原本是鲁国世袭执政官季孙大夫的家臣。季孙家族很牛,把持了鲁国的朝政。没想到阳货更牛,居然逼着季孙家把权力交给自己,然后像模像样大大咧咧地做起鲁国的当家人来。

孔子也马上就有了麻烦。

为什么呀?

因为阳货掌权以后,很想要孔子出来做官,还很想让孔子来拜访自己。孔子当然不肯跟这种人合作,也不愿意去见他。话不投机半句多,有什么好见的。

于是,阳货便派人送来一只蒸熟的乳猪。

按照当时的礼节,孔子应该登门道谢。

这下孔子难办了。他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便故意挑了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

没想到,两人在路上撞个正着。

这可真是惹不起也躲不起。

阳货则很不客气地说:你,过来,听我跟你说!

此人的年纪大很多,孔子只好过去。

于是阳货问孔子:国家混乱不堪需要治理,却揣着明白装糊涂,能够算作“仁”吗?

孔子不吭气。

阳货便自己说:不能!

又问:明明喜欢做官从政,却一再错过机会,能够算作“智”吗?

孔子又不吭气。

阳货又自己说:不能!

然后说:光阴似箭,岁月不饶人呀!

意思是:你看着办吧!

孔子这才说:遵命,我出来做官。

那么,孔子到阳货那里去做官了吗?

没有。

他担任公职,是在阳货离开鲁国之后。

这就有问题了。

孔子,到底是不是急于做官?

如果很急,为什么拒绝阳货?

如果不急,为什么对叛军也动心?

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我们很想知道。

学生们应该也很想知道。

本节故事见《论语·阳货》

学而优则仕

某天,樊迟来见孔子。

樊迟也就是樊须,字子迟,所以也叫樊迟,跟公西华一样都是三期的学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他在《论语》中出现了六次,五次都是提问,孔子很喜欢。

只有这回,先生不高兴。

原因,是樊迟提出要学习种粮。

学生要选课,老师不能发脾气。主张温良恭俭让的孔子也只好说:抱歉,这事我不如老粮农。

樊迟说:那就学习种菜。

孔子说:这事我不如老菜农。

老师开不了课,学生也只好退出。

但是樊迟一走,孔子就大发议论,中心思想无非是这些课程毫无必要,根本就不该开设。重要的是,孔子还说了一句听起来很严重的话:

小人哉,樊须也。

骂人啊?

不,是感慨。

因为君子和小人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

君子——上等人。

小人——下等人。

下等人的职业是什么?

干农活,当工匠,做生意。

所以孔子感慨:小人哉,樊须也。

意思是:樊须这孩子,怎么想学下等人的事?

那么,上等人又该干什么?

努力学习,追求真理。

孔子还说,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如果像下等人那样干农活,当工匠,做生意,反倒会饿肚子。

原文是:

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就奇怪!

读书,也能挣钱?

当然不能。但是读了书,就能做官。做官是有俸禄有薪水的。做官领工资,就叫禄在其中。

这就是君子的生存方式:读书做官。

毫无疑问,这只是孔子的说法。事实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职业也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人只要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值得尊重和尊敬,为什么要将职业分成三六九等呢?

可惜,我们没法跟老先生讨论。

最能理解孔子这一思想的,是子夏。

子夏名叫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岁,跟樊迟一样也是三期的学生,只不过在文学科。

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学而优则仕。

仕,当然就是做官。

所以,这句话往往被理解为:

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做官。

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前面还有一句:

仕而优则学。

什么意思呢?

难道是“做官有政绩就可以做学问”?

当然不是。

实际上,优不是优秀,而是优裕。

或者说,有余,富余。

所以全文的意思是:

如果做官长袖善舞,那就去做学问;如果治学绰绰有余,那就去搞政治。在读书与做官之间游刃有余而且能够自由转换,才是孔子他们的人生理想。

如果做不了官呢?

那就着急呗!

但,为什么拒绝阳货?

因为孔子做官是有原则的,他说:如果自己的国家政治清明,便可以也应该出来做官。而且,这个时候你没有财富和地位,是可耻的。相反,政治黑暗,也做官领薪水,荣华富贵,飞黄腾达,更可耻!

这就告诉我们:

做人要有底线。

孔子是有底线的。他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清楚:

荣华富贵,是人人都希望的。

但,如果谋取的手段不正当,那就宁肯不要。

贫穷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果躲避的手段不正当,那就宁肯不躲。

所以,他做官和归隐的选择标准是: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见读如现,意思也是现,也就是出山。

道,则是仁德。

孔子说,失去了仁德,还能叫君子吗?又怎么能够成就自己的美名?所以,一个君子,必须片刻都不背离仁德,哪怕焦头烂额,哪怕颠沛流离。

那么,孔子做到了吗?

做到了。

结果怎么样呢?

真的颠沛流离,成了丧家之犬。

本节故事见《论语》之《子路》《卫灵公》《子张》《宪问》《泰伯》《里仁》

丧家狗与木铃铛

孔子到达陈国时,跟学生们走散了。

这次的跟班不是子路,是子贡。

子贡问一个陈国人:看见我们老师了吗?

陈国人说:东门外有个人,面容憔悴疲惫不堪就像丧家之犬,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老师。

子贡跑过去一看,果然是。

然后,他把陈国人的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了哈哈大笑:刚才他说我像什么?累累若丧家之犬?嗯嗯,是这样,真是这样啊!

照这么说,孔子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是的。

看来,老先生很有自知之明。

实际上,孔子虽然周游列国找工作,在鲁国和卫国也短时间地做了官,却其实并不得志。他的政治主张没有人愿意实行,道德理想也没有人愿意实现。

结果,仍然是挂在墙上只看不吃的葫芦瓜。

只不过,这葫芦瓜镀了金。

孔夫子很郁闷。

这一点也终于被人看出。

那是孔子在卫国的时候。

某天,他在房间里击磬。

磬读如庆,是一种玉石制造的打击乐器,敲击起来叮叮咚咚响。我们知道,孔夫子是懂音乐的,还曾经向大师级的音乐家学习。他击磬,可谓言为心声。

正好,有个挑着草筐的汉子从门前走过。

汉子说:这个磬敲的,有心思啊!

过了一会又说:太俗气了!这声音,好像唠唠叨叨在向人诉说,没人了解我,没人了解我。没人了解就没有嘛,有什么了不起的。郁郁寡欢,至于吗?

孔子无话可说。

其实,学生也是有意见的。

那是在前往陈国的路上,孔子一行断了粮,同学们都饿得爬不起来。子路就发起脾气来,脸色十分难看地嚷嚷说:我们君子,也会走投无路吗?

这话可笑。

实际上,只要是人,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君子当然也不例外。但在子路看来,君子应该得天独厚。老天爷既然另眼相看,怎么会狼狈不堪?

孔子只好说: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是:君子替天行道,难免千难万险,遭遇困难不足为奇。只不过,君子不像小人,无路可走时就歇斯底里,没有底线,胡作非为,下三烂。

子路也无话可说。

幸运的是有人理解,其中一个是在鲁国首都看守城门的。某次,子路没能赶在关门之前进城,便在城外睡了一宿。第二天早上看城门的问:你从哪里来?

子路说:从孔子那里。

那小吏说:啊!就是那位明明知道做不到,却偏偏还要去做,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吗?

这话到位。实际上,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孔子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值得尊敬的。有一个镇守边疆的小官就曾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要忧心忡忡,为什么会有失落感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老天爷是一定要让先生做人民导师的。

原文是: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木铎就是木舌的青铜铃铛。当时,官方如果有公事要宣布,就会派出使者,摇响木铎。这人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便是把孔子看作了上天的发言人。

那么,孔子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慢慢看。

本节故事见《史记·孔子世家》,《论语》之《宪问》《卫灵公》《八佾》

喜欢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