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只要风在刹那间停下,就万籁俱寂,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了。然而在这个时候,你就去看看那些树呀草呀叶子呀,大的也好,小的也罢,不都还在那里翩然起舞,尽情摇摆,展现出千姿百态吗?
最后一句的原文是:
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
调调,就是树枝大摆。
刀刀,则是树叶微动。
庄子,不但是音乐家,也是画家,更是用心去感悟世界的诗人哲学家,这才会把风描写得那样生动,也才会有如此简单朴素又大气磅礴的话语: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这可真是感人至深。
我们也用心感悟吧!
本节故事见《庄子·齐物论》
河神与海神
每到秋天,黄河上游就会下雨。
大雨滂沱,灌满水的大小川流汇入黄河,黄河之水变得非常浩大。站在岸边或水中的沙洲远远望去,已经完全分不清对面的牲口是牛是马。
黄河之神欣然自得。
在他看来,天下之美都在自己这里了。
于是,这位名叫河伯的黄河之神,便顺着河流往东来到北海,却突然发现北海之水浩渺无边,与蓝天相连不见际涯,根本就不是黄河可以比的。
河伯目瞪口呆,望洋兴叹。
没错,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来,原意是河伯一改自鸣得意的态度,眺望大洋对海神发出感叹。
海神叫北海若。
河伯说:人们总是嘲笑某些人,知道些什么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说的恐怕就是我这种人吧!今天我才算知道什么叫难以穷尽。如果没到您的门口,那可就麻烦大了,我将永远被见笑于大方之家啊!
大方之家也是出自这里。
意思是得道之人,简称方家。
那么,听了黄河伯的话,北海若怎么说?
他说,认识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井底之蛙不可能知道海,夏天的虫不可能知道冰。你现在离开黄河来到这里,就可以讨论什么是大了。天下之水,可以说莫大于海。海纳百川,却从来就没有装满过。同样,也从来就没干枯过。由于大,海并不知道春夏秋冬,也不知道旱灾水灾,这是江河湖泊永远都无法企及的。
那么,海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吗?
北海若说:怎么可能!与天地相比,北海就像山上的小树小石头。我只知道自己渺小,哪里还敢自大?
接下来,北海若算了一笔账:
四海之于天地,不过沼泽地里一个小细孔。
中国之于天下,不过大粮仓里一颗小米粒。
世上物种数以万计,人只是其中之一。
人之所处,也不过宜居之地。
与天地万物相比,岂非马身上的毫毛?
黄河伯问:以天地为大,毫末为小,行吗?
北海若说:也不行。因为世间万事万物,数量不可穷尽。时间没有休止,分野变动不居,也不知道那起点和终点在哪里。那么请问,你又怎么能够断定毫末就是最小的,天地就是最大的?
这是很了不起的认识。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不要说什么毫末,就连细胞和原子核也都并非最小。至于庄子他们说的天地,如果是指地球或太阳系,当然也不是最大的。
我们能够知道的最大,是宇宙。
那么,庄子不会说宇宙吧?
哈哈,还真说了,不过说法比较特别:
本节故事见《庄子·秋水》
宇宙的故事
中国古代也有宇宙这个词。
不过,宇和宙是两个概念。
四方上下曰宇。
古今往来曰宙。
很清楚,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人们又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称为世,四面八方和上下称为界,合称世界。不过在现代汉语中,世界主要指全球和人类社会。
包括地球在内的时空,则叫宇宙。
这样的宇宙,古代人是不知道的。
他们心目中,只有天地。
天是圆的,像半球形一样扣在地上。这个半球形的下面是大地和海洋,叫普天之下,简称天下。天下当然也是圆的,当中的正方形是地,地与天边的交界处则是海洋,东南西北各一个,叫四海。人类就生活在这四海之内,简称海内。海内的中心,则叫中国。
这就是中国古人的世界观。
天圆地方的世界,是有限和有边的。
庄子却要谈宇宙,他说: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
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这段话里,实是实体,处是地方,长是时长,本是起点,剽是终点。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实体却没有来去就叫做宇,有过程却没有始终就叫做宙。
他还说:
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
这段话的意思是:宇宙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所以说有实体却没有来去。既然在空间上没有来的地方和去的地方,在时间上也就不可能有开始和结束,所以说有过程却没有始终。不过,宇宙既然实实在在地存在,那就应该有来处也有起始,只是没有或者不知道去处,这就叫: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
显然,这是一种接近物理学的哲学思想。
实际上,关心宇宙的是一些物理学家,他们的观点在1929年以前跟庄子也不乏类似之处。比方说,此前的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宇宙没有历史,它始终一成不变地存在着。直到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由于自己的观察,才颠覆或者改变了这个传统观念。
哈勃是美国天文学家。他发现,一些云雾状的天体其实是遥远的星系,大多数遥远的星系也都一直在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地球越远,后退的速度也越快。
这说明什么呢?
宇宙在膨胀。
因此,它原来一定很小很小。
而且,有膨胀开始的时间点。
宇宙大爆炸(Big Bang)理论诞生了。
这就至少解决了庄子所说“本”的问题。
然而这似乎并没有让人欣喜。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便在他著名的《宇宙最初三分钟》中不无沮丧地说:宇宙越是被人理解就越是显得没有意义。是的,没有意义。
更早一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也在《世界是为人类而造的吗》一文中说,如果将宇宙的历史看作埃菲尔铁塔,那么人类历史则不过是顶端那层薄薄的油漆。可以肯定,它绝不是建塔的目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了解宇宙?
为了看清楚自己,更好地活着。
至少,庄子是这样认为的。从黄河到北海,再到天地和宇宙,层层推进想要说明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人类的渺小。这其实也就是庄子的自知之明。想想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吧,那可真是微不足道。跟宇宙的浩瀚无际相比,人类的纠结还有意义吗?包括五帝的禅让,三王的纷争,儒家的忧患,墨家的操劳,也都轻如鸿毛。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要干了,而是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患得患失,不要相互攀比,也不要神经兮兮一惊一乍。因为在道的面前,成败得失和贵贱荣辱都分文不值,根本就不必在意和烦恼。
何况在这宇宙间,人类还不是最弱小的。看看那些鸟和鱼还有蝴蝶,不都活得真实而自由吗?这就是宇宙之道的体现啊!所以,只要看清楚自己的位置,用心灵去感悟道,渺小的人类也可以活得顶天立地。
那么,怎样才能活得大气?
庄子的回答是: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怎么样,大气磅礴吧?
庄子虽然是诗人,却并不柔媚,也不娇嫩。
没错,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这本书,并不完全是他本人的作品。包括“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句话和海神河伯的故事,也可能是他学生所写,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其看作庄子的思想来继承。实际上,从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到纵论天下指点迷津的北海若,庄子的精神贯穿始终,那就是:与道同一,走向自由。
道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看海。
实际上,鲲鹏展翅和望洋兴叹的故事,都发生在那潮起潮落一望无际的海上。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人都去看看海,那至少能让我们的心胸变得开阔。
去的时候,请别忘记带上这本书。
本节引文见《淮南子·齐俗训》,佛教《楞严经》,《庄子·庚桑楚》及成玄英疏,《庄子·天下》,并请参看(英)约翰·翰兹《宇宙简史》
喜欢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