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 梁惠王的故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梁惠王的故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 / 2)

齐宣王很后悔,觉得自己没脸见人。

另一位大臣却自告奋勇为王排忧解难。

他问:吾王的仁义才智,比得上周公吗?

齐宣王说:哎呀!这是什么话!

意思是:寡人岂敢比周公?

周公是谁?

武王的弟弟姬旦。

姬旦非比寻常。武王伐纣时,他担任太傅,与太师姜太公、太保召公奭(召读如绍,奭读如是)合称三公并肩作战。武王去世后,继位的成王年纪小,就由他来摄政。摄政时,周公做了三件事:营建东都洛阳,完善封建格局,建立礼乐制度。可以说,摄政王周公姬旦是华夏文明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古代大圣人。

可是,这位大圣人也犯错误了。

其实,错误不是周公的。

灭了殷纣王以后,武王便把殷商王国的地盘分成了三块,派遣自己的三个弟弟各带一支军队去镇守。但是没有想到,武王一死,这三个人便都反了。周公联合了召公奭和姜太公的儿子,才把叛乱平息下来。

这在历史上,就叫“管蔡之乱”。

于是,齐国那个大夫便拿这事去对付孟子。

他问:管蔡之乱,有吗?

孟子说:有。

那人问:在周公的意料之中吗?

孟子说:不!这不是周公能够预见的。

那人说:看来,圣人也会犯错误的吧?

孟子答:当然,天底下哪有一贯正确的。

那么,圣人跟普通人又有什么两样?

对待失误的态度不同。

圣人有错就改,他人文过饰非。

接下来,孟子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

那段话的大意是:领导者其实都是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如果犯了错误,那就像日蚀和月蚀,瞒都瞒不住。但是只要改正,却也会像重放光明的太阳和月亮,被众人仰望。

换句话说就是:

承认错误不丢人,反倒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相反,拒不认账,死不改悔,还振振有词,就只能被人鄙视,因为那错误谁都看得见。

这就叫: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

更重要的是,文过饰非的结果,必然是用新的错误掩盖旧的错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在泥潭里垂死挣扎不能自拔,那可就连偷鸡贼都不如。

而且,神仙也救他不得。

对!不认错,就下课!

垮台也活该。

本节故事见《孟子·公孙丑下》

见死不救有理

在孟子那里,邹穆公碰了一鼻子灰。

邹的位置,在今天的山东省邹城市,跟滕一样也是文明古国。由于弱小,两国元首都没有称王,勉强自称公爵。只不过,邹是孟子的家乡,这点跟滕不同。

但,孟子同样不客气。

有一次,邹穆公向孟子吐槽:

前些时我们跟鲁国发生冲突,寡人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民众却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见死不救。这件事实在让寡人左右为难。杀了这些民众吧,那可是杀也杀不完;不杀吧,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邹穆公说:请问先生该怎么办?

孟子却幸灾乐祸。

他说,活该!谁让他们平时对民众不好!想想那些灾年,老百姓是怎么过的?年老体弱的暴尸荒野,年轻力壮的逃荒要饭,国库里却堆满粮食。那些家伙为什么不报告灾情?为什么不开仓救灾?既然当官的不把民众的生命当回事,老百姓又为什么要管他们的死活?

哼哼!这下民众可逮住报复的机会了。

接下来,孟子引用了曾子的一句话: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曾子就是孔子的学生曾参。

由此留下的成语则是:

出尔反尔

不过,曾参那句话的本义,却不是前后矛盾,言行不一,背信弃义,说话不算数等等。曾参说的反,其实就是返回的返。意思是: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或者说: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怎样对你。

难怪孟子要说邹国的官员活该。

这其实是老先生的一贯主张。

他说: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话是对齐宣王说的,意思也很清楚:你把我当成什么,我就把你看成什么。你把我看作亲兄弟,我就把你当作心上人;你把我当牛马,我就把你当路人;你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就把你看成敌人。

呵呵,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而且,这还是客气的。

不客气又怎么样?

让你下台!

本节故事见《孟子·梁惠王下》

本节引文见《孟子·离娄下》

领导权从哪里来

有一天,学生万章问了个问题。

他说:尧把天下让给舜,有这事吗?

孟子断然否定。

他说:哪有?怎么可能?

没错,这件事根本就是编出来的。

不过先得说清楚尧舜是怎么回事。

尧和舜还有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司马迁还说他们是天子,也就是普天之下的最高领导人。可惜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并没有统一的领土国家,甚至就连国家都没有,又哪来的天子?

天子,是西周才产生的概念和名词。

国家,则是夏启以后才建立起来的。

那么,之前的时代有什么?

部落和部落联盟。

尧舜禹,就是夏以前部落联盟的CEO。

这个职务是轮流坐庄的,比如尧之后是舜,舜之后是禹,跟夏商周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完全不同。孟子时代的人们看不懂,便认为是尧把天下让给了舜,舜又让给了禹,并把这种权力交接方式叫做:

禅让

其实这是自作多情。舜担任尧的助理二十年,然后又担任副手八年,尧死了以后才接班,这难道也可以叫禅让?说白了,是舜部落后来居上,不得不让。

谁当联盟的老大,只能由实力来说话。

当然,孟子并没有这样想。

他的观点是:没人能把天下让给别人。

万章问:那么舜的权力,是谁给的?

孟子说:天给的。

万章问:上天授权时,反复叮咛告诫了吗?

孟子说:没有。天不说话。

万章问:不说话,怎么授权?

孟子说:表示态度。比方说,让他主持祭祀,天神地祇都接受;让他主持工作,人民群众都满意。这样的君王就是得到上天授权的,也是合法的。

换句话说,君王的表现,老天爷要考核。

怎么考核?

看老百姓的满意度,叫: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是天的眼睛和耳朵。

民众满意谁,就把领导权给谁。

否则,就要收回授权。

最严重的,还要发动武装革命。

讨伐殷纣王的,就是老天爷派出的执法官。

所以孟子才会说,武王伐纣不是犯上作乱。

由此,可以逻辑地推出结论:

天下的领导权是上天和人民共同授予的。

用孟子的话说就叫:

天与之,人与之。

而且,上天的授权既然主要看民众的满意度,那么从逻辑上讲也可以这样认为:

权力来自人民。

民权高于君权。

因此孟子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社稷就是土地神和谷神,叫社神和稷神,也是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叫社坛和稷坛。没有土地和粮食就没有人民和国家。所以在中国古代,社稷通常用来指国家和政权,也叫江山社稷。

因此,孟子的意思很清楚:

民权第一,政权第二,君权第三。

当然!国民和国家都比国王贵重。

那又怎么样?

国王必须对国民好。

如果不好,人民就有权革命。

官员也必须对人民好。

如果不好,人民就有理由见死不救。

至于孟子本人,则根本就不把国王放在眼里。培训当然要搞,但不会像某些人那样召之即来,反倒是自己随时都可能拂袖而去,上不上课也要看心情。

他还说:我为什么要见他?又不是朋友。

怎么?朋友不能是国王?

不能。

孟子说,孔子之孙子思曾经对国君讲:

论地位,你是君,我是臣,哪敢跟你交朋友?

论道德,你是徒,我是师,怎么能够做朋友?

好厉害!

难怪孟子敢跟国王发脾气。

更何况,他还是男子汉大丈夫。

本节故事及引文见《孟子》之《万章上》《尽心下》《万章下》,并参看《史记》之《五帝本纪》《夏本纪》,《易中天中华史》之《祖先》

喜欢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