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 觉悟的故事 智慧只能靠启迪

觉悟的故事 智慧只能靠启迪(2 / 2)

烛火吹灭之际,便是心灯燃起之时。

没有这个觉悟,崇信也是枉费心机。

这就告诉我们:

机会都是自己抓住的。

因此,宣鉴心中那盏明灯,其实是自己点亮的。

但是没有崇信,就点不亮。

崇信不把那烛火吹灭,也不行。

自己的灯要别人来点,为了点灯又必须吹灯,这就是本案的奥秘所在。

当然,也是禅宗的智慧所在。

本节故事见《五灯会元》卷七

立地成佛

德山宣鉴皈依禅宗,是在唐末。

如果在唐初,他就没有这个运气了。那时禅宗还没兴起,佛教也不怎么受待见,尽管他们在魏晋南北朝也曾红火。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个和尚就差点被杀。

此人名叫法琳,得罪的是唐太宗。

据记载,唐太宗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颁布命令,宣布道教的地位在佛教之上。这当然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因为被他们取代的隋是尊佛的,何况被道教尊为教主的老子据说还姓李,跟李唐算是一家人。

法琳却跳出来唱反调。

这和尚对唐太宗说,陛下的李氏出自鲜卑,与陇西李氏毫无关系,跟老子也八竿子打不着。大唐是胡人的王朝,应该尊奉胡人的宗教。何况鲜卑拓跋氏的血统比老子高贵多了,为什么要崇道抑佛呢?

法琳自以为得计,却没想到犯了大忌,李氏父子最痛恨的就是把他们看作胡人。勃然大怒的陛下将法琳打入死牢,下令说:口诵观音不是刀枪不入吗?那就让他在狱中好好念诵菩萨的圣号,七天之后再来试刀。

期满之日,执法官问:怎么样,念观音了吗?

法琳说:没有。贫僧不念观音。

执法官问:那你念什么?

法琳答:念陛下。

执法官说:你怎么念起陛下来?

法琳答:因为陛下就是观音。

太宗皇帝轻蔑地撇了撇嘴,将法琳流放到益州。

法琳死里逃生,佛教活下去却是问题。

问题有很多,比如僧尼见了皇帝不磕头,出家以后就不随父姓改姓释,不结婚更不生子,不纳税也不接受帝国的户籍管理,甚至还走来走去,号称游方。

这可真是无君无父,不忠不孝。

因此,不要说皇权政治容不得他们,就连许多主张儒家伦理的读书人都看不下去。而谁都知道,没有朝廷和知识界的宽容和支持,立足中华简直没门。

救得了佛教的,只有禅宗。

为什么呢?

因为禅宗认为,成佛就是觉悟。只要觉悟,任何人都可以成佛,与身份地位和生活方式无关,跟朝廷王法和伦理道德更没有冲突,帝国的统治者大可放心。

也就是说,禅宗绝不会添乱。

岂止不添乱,还能帮忙。

怎样帮忙呢?

把恶人变成善人。

前面说过,禅宗确立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佛与众生之间没有天堑。那么请问:这里说的佛性,恶棍和坏人有没有?

答案是有,因为匪贼也是众生。

更何况,如果都是圣人,普度就没有意义。

确实如此。事实上,度得了恶人才是真普度,容得下小人才是真宽容。所以,慈悲为怀不能看对象,普度众生不能设门槛,认定佛性当然也不能论善恶。

只要改邪归正,就能脱胎换骨。

而且门槛也低。

六祖惠能就说:

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换句话说,成佛只在刹那间。

比如弘忍的师父道信,当时在三祖僧璨门下不过是个沙弥,俗称小和尚,而且只有十四岁。然而仅仅只靠师父一句话,他就幡然醒悟,最后也修成正果。

僧璨问:你来学佛想要怎样呢?

道信说:求解脱。

僧璨问:谁捆住你了啊?

道信答:没有人捆住我。

僧璨说:没人捆你,要什么解脱?

道信大悟,于是入门。

如此说来,再苦再难也不要紧?

不要紧。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作恶多端也没关系?

没关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抱歉,才没那么简单呢!

许多自以为觉悟的,其实还在门外。

本节故事见《续高僧传》卷二十五,《五灯会元》卷一

本节引文见《六祖坛经·般若品》

袈裟拖在地上了

某天,雪峰山上来了一位比丘尼。

比丘尼就是尼姑。这位法号玄机的尼姑,是浙江温州人。她去雪峰山,是要挑战雪峰禅师的。

雪峰问:师太从哪里来?

玄机答:大日山。

雪峰问:日头出了吗?

玄机答:出了就会融化雪峰。

雪峰马上知道来者不善,却又只能忍住,因为这在禅门本是常态。而且,这种挑战不但考验禅师的智商和修为,也是启迪智慧的一种方式。

于是他换个话题说:敢问师太法号?

答:玄机。

雪峰又说:请问一天织多少布?

答:寸丝不挂。

说完,玄机便施礼告退。

在她看来,这次挑战自己已经完胜。雪峰禅师想在她法号上做文章,故意把玄机的机说成是织布机。可惜既然是玄机,当然就像菩提本无树,什么都没有啦!

哼哼,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那禅师也果然不再搭话,只是客客气气地礼送玄机下山。然而走出山门才三五步,他就突然叫了一声。

雪峰说:玄机师太!

玄机问:什么事?

雪峰说:袈裟拖在地上了。

玄机马上回头看。

于是雪峰说,呵呵呵,好一个寸丝不挂!

哈哈,寸丝不挂,却有袈裟。

四大皆空,透彻了悟,哪有那么容易!

想不通的就更多。

某天,有人来到临济义玄的佛堂。

临济义玄也是六祖惠能的六世法孙,只不过与德山宣鉴系统不同。德山宣鉴属于青原行思派系,临济义玄的祖师爷却是南岳怀让,也就是磨砖头的那个。

因此,义玄与宣鉴同辈,也齐名。

他俩的故事,后面都要再说。

现在先讲临济义玄遇到的那个人。

那人问:你这一堂僧人还看经吗?

临济义玄说:不看经。

那人又问:习禅吗?

临济义玄说:不习禅。

那人不懂:既不看经,又不习禅,都做什么?

临济义玄说:成佛呀!

那人完全傻掉了。

奇怪!不看经,不习禅,怎么成佛?

是的。不看经,不习禅,才能成佛。

这就是禅宗的观点。

为什么呢?

因为成佛是觉悟。

觉悟就是获得智慧,佛家叫:

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就是最高,正等正觉是绝对真理。

获得这种智慧和真理,就是佛。

那么,为什么不看经,不习禅?

因为智慧与知识有区别:

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

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只能启迪。

也就是说,知识可以共享和授受。它就像电脑里的数据,是可以录入的。一旦录入并且存储,你就拥有了这个知识,无论它是关于哪方面的。

而且,就算数据丢失,也能重新录入。

智慧却不能拷贝,永远属于每个人自己。哪怕最好的导师,也只能把学生变得有智慧。但即便如此,他的智慧跟你的智慧,也仍然是两回事。

而且,各归各,不能共享。

那么,怎样让学生获得智慧?

启迪

智慧只能启迪,它好比激活程序。程序被激活就叫觉悟,因此前提条件是那程序你自己有。这种自己原本就有,只是尚待激活的东西,在禅宗那里就叫佛性。

用哲学语言表述,则叫潜在可能性。

所以,获得智慧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潜质,二是需要启迪。龙潭崇信的点火吹灯也非有不可,因为程序不能自己激活,当然更不能自己没有。

正如惠能所说: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觉悟一定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难怪怀让不主张坐禅。禅只是车,心才是牛。牛不肯走,打车干什么?佛就在你心中,怎么不去找?哈哈当然了,牛若肯走,车也可坐,否则仍是没有觉悟。

觉悟之后,坐不坐就无所谓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牛都肯走,也并非所有的灯都点得亮。师父只能帮你点,不能帮你燃。能不能亮,要看情况。如果一点就亮,岂非满街都是菩萨?

咦!不是说众生皆有佛性吗?怎么会不亮?

因为佛性只是成佛的可能性,不是必然性。众生的心里也确实有灯盏,甚至有灯油,却未必有灯芯。没有灯芯便点不亮,这就是多数众生未能成佛的原因。

这根灯芯在佛家那里,就叫慧根。

启迪和慧根,缺一不可。

那么,有灯芯就点得亮吗?

也不一定。

灯芯如果湿了,也点不亮。

弄湿灯芯的叫执念,原因在执迷。

执就是执著,一根筋,认死理,死不开窍。比方说认准了参禅就要打坐,学佛就要读经,等等。

于是,执则迷,迷则不悟,叫:

执迷不悟

结论很简单:

你不成功,是没想通。

因此,觉悟在于破执。

只不过,破执很难,故事也多。

本节故事见《五灯会元》卷二及卷十一

本节引文见《六祖坛经·付嘱品》

喜欢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