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随卢植步入学舍内,安坐席间,而卢植重新回到教习上。
而下首,坐于侧后的简雍对刘备说道:“卢师与你说了些什么?刘备道:“只是刚才之事,引发老师兴趣,便询问一二。
“原来如此,不过兄刚才作为,让某认为,兄与我等情谊仍在。
“备与宪和等乃是自小一起长大的知交好友,更何况此事与备也有利,何乐而不为?宪和在如此,备就要笑汝,真是小女儿姿态。
就在刘备与简雍小声说着什么时候,卢植已经开讲了,开讲则是尚书,其中言语也有卢植自身的见解在其中,卢植对于尚书本身的见解,称之为《尚书章句》。
尚书以古托今,以古之圣君尧舜,训导皇帝诸公卿,但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尚且不知,但朝廷所谓名士者,坐而论道可以,做起事来,还比不上区区阉宦。
朝廷三君诛宦某事不密,居然为宦官曹节、王甫等提前所知,只能说,办事能力真是低下。也可说信错了人。
尚书虽是经典,但文章枯燥乏味,经过卢植梳理之后,才如雨过天晴一般,十分有滋味。上言之,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但尚书与诗经等作类似,只是尚书只有两类,一为秦博士申生口述,二为鲁恭王于孔门发现,由孔安国整理,前者共28篇,后者44篇。传为上古经典《三坟五典》遗留之学,但具体,应是后人假借前人作书,称颂尧舜。
但卢植乃学自古文经学大成者马融,自然教授也是古文尚书,古文尚书起自前汉鲁恭王发于孔门,为孔安国所整理,竟比伏生所口述今文尚书要多出16篇,尚书相传为孔子所著,共100篇,而孔安国自孔门墙壁之中所发现的尚书中,整理了44篇,但今文都认为古文乃伪作,自然不肯让人,于是自前汉到后汉,一直在论战。
光武中兴后,尤其推崇今文,古文越发没落,但到孝顺时期,诸如马融等传承古文经学的儒者,综合百家之学,遍注诸经,使古文经学越发成熟,而马融虽尤长古文,但也称为通儒,对于百家之学,涉猎诸多。
卢植、郑玄也并非专擅古文,卢植曾求学太尉陈球,而郑玄曾求学第五元先、张恭祖,然后由卢植介绍前往关西拜马融为师,修习古文,回转后,开始将古今经文进行整理,融会贯通,开创郑学时代。
转眼间就是二个时辰,未时已至,只见室外太阳越发西向,是为日跌时,卢植在教授第一二章后,说了一句:“诸弟子,要熟读背诵,眼下休息一二。待未时二刻,教授论语第二篇。
刘备等人求学是乃私学,私学起自春秋时,孔子创立私学,秦始皇统一天下,乃禁私学,但禁至不绝,至于高祖建汉,朝廷尊崇黄老之学,田野之间私学越发昌盛,私学繁盛的同时,孝景帝之时,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自郡吏之中选数十入长安求学于博士,随后在蜀郡立学,招收属县弟子入学,优者,则量才授官。
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公孙弘董仲舒之言,于长安开始设立太学,后开始推广文翁办学,至平帝元始三年颁布地方官学学制。要求郡县之中普遍设学:在郡国称为“学”,在县称为“校”,在乡的称为“庠”,在聚的称为“序”。学、校置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官学,虽自前汉时要求天下诸郡县设学,但官学办理从来取决于诸郡守县令长等,且子弟都为官吏子弟,乡人很难进入。
刘备此前学于刘氏族学,教授都是急就篇、仓颉篇等蒙学。但天下私学,很多时候都见不到老师,此类者,称之为著录弟子,通常由大儒高足教授,称之为私相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