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大宋逸史 > 七。泥马神话注续

七。泥马神话注续(2 / 2)

赵构此人,也算是与奸相有缘了。所谓嘛人玩嘛鸟。黄潜善、汪伯彦、王渊、秦桧、万俟卨、汤思退。。。

何况,在大宋宣和年后到南宋过渡的这段岁月里,碰着奸相成为了大概率事件。赵构也算家门不幸,全大宋几乎一大半的奸相,全被他们父子三人碰上了。我们随便算算,蔡氏父子宰相、宣相童贯、无耻宰相王黼、浪子宰相李邦彦、卖国宰相张邦昌。。。

今次,赵九首先遇上的,是黄潜善、汪伯彦。这俩挫人之前也不是什么大牌,只不过是赵构落魄之时亲近的攀附小人罢了。新朝廷开张,靠这种挫货肯定不行,于是赵构就把在民众中声望极高的李纲请了出来。不过李纲刚则易折,在与群宵的相处中并不愉快,在相位七十几天就罢相了。

现代学者杨德泉指出,张浚于建炎中为御史时,亲附投降派宰臣汪伯彦、黄潜善,首劾抗战派宰臣李纲,纲在位七十五日被劾罢相,浚犹论劾不已。建炎初,李纲入朝,首正张邦昌僭逆之罪,斩宋齐愈等从逆之臣,中外鼓舞。汪、黄却百般阻挠,而张浚首劾李纲“以私意杀侍从,典刑不当有伤新政,不可居相位”,还论李纲“杜绝言路,独擅朝政”等十数事。于是李纲遂罢相奉祠。而张浚犹抨击不已,诬称靖康之祸,二帝被掳,皆李纲之罪,甚至直指为“国贼”(《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于是李纲落职,责鄂州居住。所以史学家王鸣盛不平道:“人知沮纲而逐之者汪、黄也,而浚实沮抑之。史以汪入奸臣传,而曲誉浚,乌得为公论乎!”(《蛾术编》卷六十)此后,汪、黄把持朝政,培植私党,国事日非,广大军民无不切齿痛愤,而身居言职的张浚,对汪、黄误国之罪却“缄口不言”。原来,其御史之官乃黄潜善所提拔,后张居相位,仍不忘其恩。 同时,张浚奏劾李纲时所论救者,多为伪臣叛党,所攻击者,如陈东、胡珵等抗战派人物,无一幸免。王鸣盛指出:“陈东力言汪、黄不可任,李纲不可去,东竟坐诛,东之死,浚有力焉。”(《蛾术编》)陈东既死,张浚又奏劾秘书省正字胡珵曾笔削东书,“意欲使布衣草莱之士,挟天子进退大臣之权”。于是胡珵罢官,编管梧州。

这种说法就是把弱鸡张浚直指为群宵巨奸了,这种的是给他贴标签、站队伍的做法。在我看来,张魏公张巨侠这个人,还真不好盖棺定论呐。他肯定是爱国的,肯定是不想卖国求荣的,也没有主观伤及国家利益以满足一己欲壑之举。

最大的政治斗争,当然是杀人,如果以杀人为标准,赵九时代大概算大宋宫斗得最极致的了,国破家亡、随时崩盘的局面,当然不是其他宋皇的雍容优雅所能比的。历高宗时代,与其它宋皇不同,大张旗鼓地杀文臣有两次,一次是张邦昌案,一次是陈东案(在誓不杀文臣的大宋朝,显得那么另类啊)。张邦昌另述,陈东就是个大号愤青,擅长搞民众运动、街头政治,煽动学潮、上书伏阙何止七八次,一说就是要诛这个、杀那个的,除了要杀人没有其他想法。

曾经另一个大张旗鼓地杀文臣的宋皇是赵九的兄长赵桓,其诛杀六贼的大事件,就是陈东一伙人鼓动起来、裹挟民意促成的。其实,太平盛世,容纳下陈东这种极端的异见分子,还是能彰显宋皇的宽容度量的。而国难当头的时刻,陈东还这么搞,渐渐把赵九惹急了,就动了杀念了。(当然,陈东认为要杀的,也都是祸国殃民、恶贯满盈的大奸,所以你还真不能说他做得不对。不过我始终认为,单纯搞政治没有杀头的罪过。如果某奸臣搞得天怒人怨的,那必是体制纵容的。奸臣的罪恶归奸臣,体制的罪恶归体制,奸臣没有必要替体制担责,一味归罪于奸臣,有替体制洗白的嫌疑。另外一味靠杀,也肯定不是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大家在底线之上博弈而已,如果这也能伤及多数人利益,只能说这个框架本身有问题,权力不受遏制;至于博弈无底线,那是另罪另论,与政治扯不上关系。)

当然,赵九很快就后悔了,一个是赵桓从北国带回的对赵桓自己轻杀文臣、违背祖训为教训的泣血之言;一个是赵九绝嗣后对赵九自己轻杀文臣、违背祖训感到苍天有眼的悔意,所以就给陈东平了反。陈东这样的大愤愤大概只适于放在供桌上供人瞻仰,指望这样的人干事、力挽狂澜是不可能的,他现在应该依旧还在中华文化历史的供桌上面摆着罢,接受着一代又一代愤愤的祭拜。

而张邦昌则是李纲力主要杀的。因为张是个象征,是集汉奸于大成者的象征,杀他有助于树立己方的光辉形象。至于具体研究他造成的实际危害有多大、研究杀他造成的危害又有多大,似乎不是愤愤们考虑的因素。从这一点说,李纲也有愤愤的一面;而张浚正好也是个大愤愤。杀张邦昌当然也是不够的,整个张邦昌反革命集团都要杀。于是当初推举张邦昌时,大佬们装聋作哑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而当时首先承认金人意属张的宋齐愈就成了倒霉蛋,成为张邦昌集团的首领之一的罪证,也被一刀斩之。作为宋齐愈的好友的张浚,自然不平,就跳出来与李纲放对了。两个愤愤的意气之争,画面自然美不胜收。愤愤的特点就是,不问对错,只问立场,贴标签、树靶子、唱高调、扣帽子。李纲、张浚,作为朝中有数的主战派(拥立张邦昌时,张浚与赵鼎等逃至太学躲避,以示立场,所以张浚绝不是张邦昌派),全面开战,最终得利的必然是投降派。张浚未必是奸党,只不过他的很多弱智选择符合奸党利益罢了。

真就来说,赵九虽然号称阴险毒辣,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未必就是减分项,只不过是我们后世者,站着说话不腰疼对其作出的道德评价罢了。当时首都陷落、二帝为囚,原统治者失其鹿、外来者来不及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的情势下,当真是天下各路好手都蠢蠢欲动、虎视眈眈的美好时代。就赵九这种生宫长妇的半大小子,谁把他放在眼里?宗泽当着他的面敢杀王云;苗傅当着他的面敢杀王渊。且不论王云、王渊是不是该死,这皇权的被毫不留情地践踏是显而易见的。

后世有个南明时代可以作参考对照组。同样是外族入侵、家破人亡,“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回月当头”的弘光帝,在东林大佬与马士英、阮大钺等奸党的拉锯中,在淮四镇、左镇等军阀的玩弄中,显得那么的无邪或者无奈,而弘光王朝也很快地烟消云散了;后来的隆武帝、永历帝也差不多,官僚、海盗、反贼全部军阀化、相互争权夺利、甚至义气相争,谁把皇帝老子放在眼里?赵构要是是真像朱家那几位天真可爱、人畜无害,大宋只怕是早就凉凉了。赵构坏是坏,但从当时情景看,这个坏人比相同位置上坐个好人还对中华民族有利一点,所谓“坏政府胜过无政府”大抵就是指这种情景吧。(就搞政治而言,好人的意思就是无能。能坏方能好。比如公认的好皇帝李二,那坏起来也是无边无沿的。只不过赵九光顾着坏了,没顾得上好一好。)

当然,这一切并不妨碍我们骂赵构。

喜欢大宋逸史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大宋逸史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