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北山经(2 / 2)

※译文

再向东北二百里,是龙侯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人鱼,形状像一般的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

※注释

1 寓:古人认为寓即“误”字,大概以音近为义,指昏忘之病,就是现在所谓的老年健忘症,或老年痴呆症。

※译文

再向东北二百里,是马成山,山上多出产有纹理的美石,山北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里有一种野兽,长得像普通的白狗却长着黑脑袋,一看见人就腾空飞起,它的名字叫作天马,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里还有一种禽鸟,长得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白色的脑袋和青色的身子、黄色的爪,它的名字叫作

※原文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1,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注释

1 器酸:据古人讲,大概是一种可以吃而有酸味的东西,就像山西解州盐池所生产的盐之类的东西。

※译文

再向东北七十里,是座咸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这里到处是松树和柏树,生长的草以紫草最多。条菅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长泽。水中多出产器酸,这种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吃了它就能治愈人的麻风病。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shéng)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译文

再向东北二百里,是座天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带有花纹的美石。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一般的兔子却长着老鼠的头,借助它背上的毛飞行,叫作飞鼠。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黄色垩土。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

※注释

1 句(gōu)瞿(qú):斗。

※译文

再向东三百里,是座阳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金属。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普通的牛而长着红尾巴,脖子上有肉瘤,像斗的形状,叫作领胡,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癫狂症。山中还有一种禽鸟,长得像野鸡,而羽毛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这种鸟一身兼有雄雌二种性器官,叫作象蛇,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

※原文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1。

※注释

1 涅石:一种黑色矾石,可做黑色染料。矾石是一种矿物,为透明结晶体,有白、黄、青、黑、绛五种颜色。

※译文

再向东三百五十里,是座贲闻山,山上盛产苍玉,山下盛产黄色垩土,也有许多涅石。

※原文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1,是多石。

※注释

1 王屋之山:在今山西省垣曲和河南省济源之间,与太行山相对。2 泰泽:即渤海。

※译文

再向北一百里,是座王屋山,这里到处是石头。

※原文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1,其上有金、玉。

※注释

1 发丸之山:据古人讲,发丸山居于水中,长得像神人所发射的两颗弹丸,故得名。

※译文

再向东北三百里,是座教山,山上有丰富的玉而没有石头。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这条河冬季干枯,夏季流水,确实可以说是干河。教水的河道中有两座小山,方圆三百步,叫作发丸山,小山上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

※注释

※译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景山,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可以望见少泽。山上生长着茂密的草、

※原文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译文

再向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座孟门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苍玉,还盛产金属矿物,山下到处是黄色垩土,还有许多涅石。

※原文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译文

再向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座平山。平水从这座山的顶上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优良玉石。

※原文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

※注释

※译文

再向东二百里,是座京山,盛产美玉,到处有漆树,遍山是竹林,这座山的南面出产黄铜,山北面出产黑色磨刀石。高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原文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译文

再向东二百里,是座虫尾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竹子,还有很多青石碧玉。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薄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泽。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彭

※译文

再向东三百里,是座彭

※原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gū)

※注释

1 灂(jiào):眼昏花。

※译文

再向东一百八十里,是座小侯山。明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泽。山中有一种禽鸟,长得像一般的乌鸦却有白色斑纹,叫作鸪

※原文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gōng)水出焉,南流注于虖(hú)池(tuó)。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1。

※注释

1 箭:一种较小的竹子,坚硬,可做箭矢。

※译文

再向东三百七十里,是泰头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虖池。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小竹丛。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

※译文

再向东北二百里,是座轩辕山。山上多出产铜,山下到处是竹子。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枭却长着白脑袋,叫作黄鸟,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妒忌心。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氾水。

※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是座谒戾山,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还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沁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在这座山的东面有一片树林,叫作丹林。丹林水便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婴侯水也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氾水。

※原文

东三百里,曰沮洳(rù)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qí)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译文

向东三百里,是座沮洳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濝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qūn)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1。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f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注释

1 飞虫:指蠛蠓、蚊子之类的小飞虫,成群成堆地乱飞。

※译文

再向北三百里,是座神囷山,山上有带花纹的漂亮石头,山下有白蛇,还有飞虫。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洹水;滏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欧水。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1。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注释

1 柘木:柘树,是桑树的一种,叶子可以喂养蚕,果实可以吃,树根树皮可作药用。2 炎帝:号称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3 堙(yīn):填塞。

※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爪,叫作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

※译文

再向东北一百二十里,是座少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铜。清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浊漳水。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译文

再向东北二百里,是座锡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出产磨刀石。牛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滏水。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是座景山,山上出产优良玉石。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海泽。

※原文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译文

再向北一百里,是座题首山,这里出产玉,也有许多石头,但没有水。

※原文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1,其草多芍药2、芎。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3、黾4。

※注释

1 栒(xún):栒树,古人常用其树干部分的木材制作拐杖。2 芍药:多年生草本花卉,初夏开花,与牡丹相似,花朵大而美丽,有白、红等颜色。3 鳠(hù):鳠鱼,体态较细,灰褐色,头扁平,背鳍、胸鳍相对有一硬刺,后缘有锯齿。4 黾(mng):蛙的一种,身体同蛤蟆相似而小一些,皮肤青色。

※译文

再向北一百里,是座绣山,山上有玉石、青色碧玉,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栒树,而草以芍药、芎最多。洧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鳠鱼和黾蛙。

※原文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一百二十里,是座松山。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译文

再向北一百二十里,是座敦与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蕴藏有金属矿物和玉石,溹水从敦与山的南面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泰陆水;泜水从敦与山的北面流出,然后向东流入彭水;槐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泜泽。

※原文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译文

再向北一百七十里,是座柘山,山南面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面出产铁。历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洧水。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1。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注释

1 礨石:礨的本义是地势突然高出的样子,这里指河道中的大石头高出水面许多,显得突兀。

※译文

再向北三百里,是座维龙山,山上出产碧玉,山南面有金属矿物,山北面有铁。肥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皋泽,水中有很多高耸的大石头。敞铁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大泽。

※原文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向北一百八十里,是座白马山,山南面有很多石头和玉石,山北面有丰富的铁,还多出产黄铜。木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虖沱水。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是座空桑山,没有花草树木,冬天夏天都有雪。空桑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虖沱水。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dòng),其鸣自

※译文

再向北三百里,是座泰戏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有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普通的羊,却长着一只角,一只眼睛,眼睛在耳朵的背后,叫作,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虖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水。液女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向南流入沁水。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huò)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向北三百里,是座石山,山中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濩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虖沱;鲜于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沱。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是座童戎山。皋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液水。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kòu)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三百里,是座高是山。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池。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棕树,草大多是条草。滱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三百里,是座陆山,有很多优良玉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是座沂山。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1。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1 婴石:一种像玉一样的带有彩色条纹的漂亮石头。

※译文

向北一百二十里,是座燕山,出产很多的婴石。燕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1驼,其鸟多鹠2。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3,食之杀人。

※注释

1 橐(luò)驼:就是骆驼。2 鹠(liú):即鸺鹠,也叫作横纹小鸮,头和颈侧及翼上覆羽暗褐色,密布棕白色狭横斑。3 师鱼:即鲵鱼。

※译文

再向北走五百里山路,又走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饶山。这座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中的野兽大多是骆驼,而禽鸟大多是鸺鹠鸟。历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师鱼,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中毒而死。

※原文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豲(huán),其鸣自

※译文

再向北四百里,是座乾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南面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面蕴藏着铁,但没有水流。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普通的牛却长着三只脚,名字叫作豲,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原文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州在尾上,其名曰罴(pí)九。

※译文

再向北五百里,是伦山。伦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麋鹿,肛门却长在尾巴上面,叫作罴九。

※原文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1。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注释

1 蒲夷之鱼:古人认为就是冉遗鱼,它的形体似蛇,有六只脚,眼睛像马的眼睛,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做噩梦。

※译文

再向北五百里,是座碣石山。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蒲夷鱼。这座山上出产玉石,山下还有很多青石碧玉。

※原文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译文

再向北行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雁门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

※原文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译文

再向北行四百里水路,便到了泰泽。在泰泽中屹立着一座山,叫作帝都山,方圆一百里,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

※原文

又北五百里,曰

※注释

※译文

再向北五百里,是座

※原文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毋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niàn)神。其祠之,皆用一藻珪1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2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注释

1 藻:聚藻,一种香草。2 载:通“戴”。

※译文

总计《北次三经》山系的首尾,自太行山起到毋逢山止,一共四十六座山,途经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有二十座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马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都是把用作祭品的藻和茝之类的香草埋入地下。另外十四座山的山神是猪一样的身子,却佩戴着玉制饰品。祭祀这些山神都用祀神的玉器,不埋入地下。还有十座山山神的形貌都是猪一样的身子却长着八只脚和蛇一样的尾巴,祭祀这些山神要用一块玉璧祭祀后埋入地下。总共四十四个山神,都要用精米来祭祀。参加这项祭祀活动的人都吃未经火烤的食物。

※原文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译文

以上是北方山系的记录,总共八十七座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从那里流出。这座于毋逢山中有一种大蛇,红色的脑袋,白色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牛叫,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有大旱灾。

※原文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译文

以上是北方山系的记录,总共八十七座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喜欢山海经(国学大书院)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山海经(国学大书院)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