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都市生活 > 重生之最强崛起 > 第603章 纺织业发展

第603章 纺织业发展(2 / 2)

工装背带裤是50年代的另一新时尚。因为建国后,翻身做主人的夏国人民都需要参加劳动,建设新夏国,这就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

在50年代后期,社会上兴起了“四大件”的说法,包括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跟服装密切相关的缝纫机在那个年代成为家庭拥有的“奢侈品”。

因此,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魔都蝴蝶和津沽缝纫机厂、羊城的华南缝纫机厂等。

20世纪50年代末,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标准化,统一了设计图纸,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医疗手术、羽毛球、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

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分布在22个省市。

60年代的夏国,服装款式逐渐一致、色彩也逐渐单一,且不分男女,相同的装扮,给人枯燥乏味之感。由于中苏关系在此时急转直下,因此布拉吉、列宁装被认为是“修正”,一时间消失得了无踪迹,军装又成为人们的最爱,夏国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不过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穿海魂衫是60年代的另类时尚。特别是60年代中期,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蓝白间隔的横条纹随处可见。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的一些时尚理念和服装开始传入夏国,与国内服饰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思想禁锢解除了,人们的审美思维也随着花衬衫、卡其喇叭裤的兴起,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国人的服饰世界顿时五彩斑斓起来,此时的“花里胡哨”不再被当作“奇装异服”。女孩子们脱去了暗淡灰色的外衣,换上了色彩鲜艳的编织毛衣。

值得一提的是,70年代的时候,一种名为“的确良”的料子流行了起来。这是纺织部曾经主持开发化学纤维的成果之一。

由于当时夏国合成纤维的技术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只能用涤纶布制成衣裤,其布料被称为“的确良”,尽管这种面料很不透气,但是看上去挺挺括、滑爽、不皱,耐穿易干,在当时几乎一衣难求。

不过从那时起,夏国服装产业如旭日喷薄,其发展之快令世人刮目相看。

很快,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内,夏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制造国家。

在1979年到1999年期间,夏国纺织业进入了春天,开始蓬勃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夏国大地擂响。夏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春天也随之到来。

1979年,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皮尔·卡丹先生来到夏国,一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服装表演像一枚重型炮弹一样,炸开了夏国人对服装认识的另一扇门。

喜欢重生之最强崛起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重生之最强崛起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情感主播 阿林传 道主:从做梦开始 重生系统归来 家长里短之大狗二狗 文娱帝国 文娱万岁 浮庸行道难 光霞庄园 我真不想靠反串出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