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得意地点点头,说:“战了两次,我军大胜!”
庞统又问:“既然大胜,为何不乘胜追击,杀退曹军,一鼓作气破曹?”
周瑜说:“曹军势众,兵多将广,不可一蹴而就,须缓缓图之。”
庞统说:“都督可知,越是拖延,越是对江东不利!”
周瑜问:“为何?”
庞统说:“江东所恃,长江天险!而今已快到冬至,若是今冬寒冷,长江结冰,曹操弃舟踏冰过江来攻,他有百万大军,都督如何抵御?”
周瑜想想也是,说:“本都督也考虑到这点,正准备用计破曹!”
庞统追问:“都督有何计策?”
周瑜一下子膛目结舌,答不出来。
鲁肃在旁,见庞统言辞犀利,不敢插嘴,频频朝诸葛亮挤眼,请他解围。
诸葛亮本待不理,让周瑜挂相!鲁肃又走到诸葛亮身边,拉拉他的袖子,请他帮忙。
诸葛亮羽扇轻摇,笑道:“士元兄,破曹大计,乃是军中绝密,岂可在大庭广众宣说?兄且饮酒,日后再议。”
庞统看看诸葛亮讲情,暂时放过周瑜,心想自己来投靠周瑜,在他帐下听令,须显些本事,才不会被人小瞧!
庞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都督,枯饮无趣,不如我们行个酒令,以助酒兴?”
周瑜听了皱眉,自己少年从军,过的是戎马生涯,每天研习用兵布阵,诗词酒令只是偶尔为之;而庞统和诸葛亮之前是山林隐士,没事就饮酒寻欢作乐,行酒令,自然比不过他们!但转念一想,自己身为都督,要是被部下难住了,未免脸上无光,就说:“庞统先生雅兴,你先来!”打算让庞统先出,然后依葫芦画瓢。
庞统说:“酒令中要说前朝的君臣交谈,谈话中要嵌入另外一个臣子的名字,最后以比他们年代更早的古人姓名结尾,当然可以用谐音。”
诸葛亮见周瑜面有难色,笑道:“我先来一个吧。”
诸葛亮想了想,说:“吴王宫中选美,百批(伯嚭)选中五员(伍员),吴王道:明日春游去,与卿等柳下会(惠)。”
庞统一听就喊:“好!伍员就是伍子胥的大名,和伯嚭同是吴王的大臣;柳下惠也是个名人,这酒令算是过了!周都督请!”
周瑜想了一会,说道:“越王钱塘观潮,问此潮一退,能行几里?文种曰:恐有三里(范蠡)。越王说:等风平浪静后,你我君臣泛舟江上(姜尚)。”
说完周瑜得意地看着庞统,说:“凤雏先生,该你了。”
庞统暗暗点头,周瑜的这个酒令是受到诸葛亮的启发,但是短时间内能够对出来,也算是才思敏捷了!
庞统沉吟道:“吕后元宵赏灯,对张良说:惜乎月色昏暗。张良说:幸好寒星(韩信)闪烁。”
周瑜笑道:“凤雏差矣!韩信和张良、吕雉是同一时代的人,怎么算作古人?”
庞统抚掌大笑说:“公瑾中计矣!何为古人?人死作古!韩信那时已被吕后赐死了,怎么不是古人?你不插话,我们三人平分秋色;你这话一说,就说错了,自罚一杯!”
周瑜无奈,只好自饮了一大杯。
周瑜想想,这庞统虽然聪明,但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聪明而大气,不捉弄人;庞统有些玩世不恭,挖了陷阱等自己跳!
周瑜心中不服,说:“我们继续行令,这回要讲当世的人,也要君臣交谈,对话中要有另一大臣的名字,最后要说出大臣的表字,也可以用谐音。”
庞统笑笑,说:“都督定的规矩,你自己先来!”
周瑜笑道:“曹操酒后射箭,误中许褚胳膊,连忙上前拔箭。曹操说:卿须防痛(庞统)。许褚道:臣本自愿(士元)。”
庞统一听,你居然拿我打趣了!不过这酒令倒很贴切。
庞统说:“孙权过江,鱼跃入舟,权惊问:这是何鱼?鲁肃答:此乃舟鱼(周瑜)。孙权命鲁肃拉弓射杀此鱼,鲁肃迟迟不动。孙权问:为何抗命?鲁肃答:非敢抗命,只因弓紧(公瑾)拉不动!”
这话一说,江东文武哄堂大笑!
诸葛亮看周瑜气得不行,笑道:“我来说一个吧。刘璋救灾,命张松前往发赈(法正),叮嘱道:遇到家中父母发福,儿子消瘦的,多给一份,这是孝子(孝直)。”
庞统一听哈哈大笑,说:“法正字孝直,这个酒令也好!我们三人都说出来了,同饮一大杯?”
周瑜和诸葛亮欣然同意,斟满美酒,共饮一杯。
饮完酒,大家吃了几口菜,庞统兴致勃勃,问周瑜:“都督,两军对峙,已有些时日,为何不决战?”
周瑜说:“之前箭支短缺,粮食储备亦不充分,所以迟迟未战。凤雏先生当世大才,有何妙计破曹?”
庞统沉吟道:“我此来江东,就是为了助都督一臂之力!不过我初来乍到,对两军的情况都不熟悉,我暂且住下,观察一段时日,再作打算。孔明,你才智过人,是否有了破曹之策?”
诸葛亮朝庞统笑笑,心想,破曹之策我来江东前就想好了,但是现在不能说,时机没有成熟!
诸葛亮说:“士元兄,军机不可泄漏,今日人多耳杂,不谈此事;来,师弟敬你一杯!”
庞统向来嗜酒,来者不拒,和诸葛亮干了一杯。
江东文武众臣,见庞统是吴侯推荐来的,也确实有些学问,纷纷过来敬酒,鲁肃一一介绍姓名。
再说曹操军中,于禁、毛玠二位水军都督见东吴战船退走,急忙去找曹操报功,说东吴水军趁夜来袭,被我军乱箭射退!
曹操点头嘉许,命给二将记上一功。
第二天,浓雾渐渐散去,士兵前来禀报曹操,蔡中、蔡和回来了,求见丞相。
曹操命二人进来,知道他二人的来意,当场封二人为横江将军。
蔡中、蔡和大喜,说了许多感激的话。曹操看着二人,忽然心中一动,说:“二位将军,如今有一桩大功,你二人可愿去做?”
蔡中问:“丞相,有事尽管吩咐!”
曹操说:“我军与东吴军对峙,消息闭塞,不知道周瑜军中情况如何?我有意命你二人去周瑜军中诈降,你们可愿意?”
蔡和一听大惊,说:“丞相!周瑜和诸葛亮都是智谋过人的大才,我们兄弟前去,要是被识破,就回不来了!”
曹操脸一沉,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二人只知道要加官进爵,就不肯办点事情?你们的叔父蔡瑁被本相误杀,心中必定仇恨于我,你们去诈降,再好不过!”
蔡中、蔡和知道曹操喜怒无常,要是不答应,可能立刻就要杀头!
蔡中、蔡和互相看了几眼,只得答应下来。
蔡中说:“丞相,我二人愿意前去诈降。只是周瑜大营扎在江边,走陆路要绕好远,沿途营寨阻塞,我们去了,如何传递消息?”
曹操想了想,说:“这个好办!我军在周瑜军的上游,你二人若是驾船逆流而上,容易被周瑜手下发现。我专门派出几只小船,每日白天悄悄躲在周瑜大营的下游江边;你们有什么情报,塞进红色的竹管里,每日辰时,沿江投下,自会有人捞起竹管,禀报于我!”
蔡中说:“丞相,不妥!江水湍急,假如竹管没有被捞起,岂不误事?而且,江上有不少周瑜的部下巡哨,红色竹管难免不被他们发现!”
曹操想想有理,问:“那你们说怎么办?”
蔡和说:“丞相,周瑜营寨向南,约几里处,有两座山。一座叫南山,是东吴军囤积粮草的地方,把守森严;还有座山叫南屏山,却是座荒山。南屏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我们把情报塞进细竹管里,在松树背面,一人高的地方挖个洞,把细竹管塞进去,不会有人发现!丞相过个三两天,就派人潜进南屏山,取情报。那里没有军队驻扎,不会被人发现!”
曹操大喜,说:“此法甚好,你二人用心去办事,成功了自然重重有赏!”
二人拜别曹操,转身要走。
曹操说:“慢!你们这样前去,难免引起周瑜怀疑!我让于禁率领水军,追赶你们,这样你们的叛逃,才显得真实!”
二人领命,曹操又传来于禁,叮嘱一番,命令等到傍晚行事。
到了黄昏时分,蔡中、蔡和驾着一条小船,出了水寨,逃往下游,于禁亲自带了五条战船在后面追赶。
一逃一追,眼看到了三江口,水军先锋甘宁接到禀报,上游曹军出动了五条船,在追赶一条船。
甘宁不知何意,命令水军派出五条大船,亲自率领,出去迎战。
眼看蔡中、蔡和的小船靠近了甘宁的大船,蔡中怕甘宁放箭,急忙在船上升起白旗。
后面紧追的于禁一看,下令船上士兵放箭,对着蔡中、蔡和乘船的后面江面放箭。
士兵不解,问:“大都督,怎么不射二人,射江面?”
于禁喝道:“无须多问,照令行事!”
甘宁一看敌军放箭,急忙下令,命手下士兵对着于禁的船放箭!
于禁一看,吴军箭支射来,心中暗喜,下令转头撤退,自回曹操军中复命。
甘宁靠近蔡中、蔡和的船,二人连忙喊道:“甘宁将军,我们是来投降的,请带我们去见周都督。”
甘宁一听,从大船上放下绳索,把二将拉上大船,调头回营。
周瑜刚刚吃完饭,听见甘宁求见,命他进来。
甘宁把事情禀报一番,周瑜沉吟一会,下令把蔡中、蔡和绑进来!
蔡中、蔡和被五花大绑,推进周瑜大营,士兵们喝令二人跪下!
蔡中、蔡和带着哭腔说:“周都督,我二人诚心来投降,为何绑我们?”
周瑜冷笑道:“你二人前来诈降,当我不知?”
蔡中、蔡和连喊冤枉,说是真心归降。
周瑜问:“你二人为何投降?”
蔡中说:“我们是兄弟二人,我叫蔡中,他叫蔡和,是被曹操杀害的蔡瑁都督的侄儿!曹操奸诈阴险,中了周都督的反间计,不由分说,就把我们的叔父蔡瑁和张允一起杀了!我兄弟二人愤恨不过,今日黄昏,趁着曹营开饭,我们偷偷驾船逃了出来,谁知道还是被发现了,于禁亲自领兵驾船追我们!要不是甘宁将军救援,我二人就死在江中了!”
周瑜问:“蔡瑁被杀死几日了,为何你们现在才来投降?分明是和曹操串通好的!”
蔡中说:“冤枉!叔父蔡瑁被杀,我们二人去给他收尸,本想送叔父归葬襄阳后,就不再为曹操卖命了!谁知曹操派了襄阳的官员,去我们家里找我们哥俩,命我二人还来曹营效命,要是不来,就杀我们全家!荆襄九郡都被曹操占了,我们能逃到哪里去?只好又回到曹操营寨。但是我们不甘心为仇人卖命,这才趁着黄昏逃了出来!”
喜欢孤臣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孤臣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