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曲《行吟诗人》。这里的“行吟诗人”不是指在中世纪欧洲城堡中贵妇人的窗前唱小夜曲的“游唱骑士”,而是指那些唱歌、弹琴、同时也翻跟斗、变戏法的走江湖者。德彪西本人很喜欢马戏,这首前奏曲生动地表现了杂技和歌舞场面中热闹、欢乐的气氛和各种侧面。全曲有三个主题:矫健而带有幽默气质的第一主题、舞曲性的第二主题和嘲笑式的第三主题。
第二集与第一集相比,更讲求形式,钢琴技巧也更艰深,因此法国钢琴家科尔托称第二集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
第一曲《雾》。是一首有多调性倾向的作品,表现迷濛的烟雾。
第二曲《枯叶》。是对即将到来的死气沉沉的季节的沉思。曲中将印象派绘画的点描法化作了音乐。
第三曲《维诺之门》。以西班牙格拉纳达著名的风景“维诺之门”为题,实际上是一幅强烈的音乐的性格画,将“极端的**”与“热情的温柔”作强烈的对比。
第四曲《善舞的女郎》。表现光与影交错的神秘氛围。
第五曲《灌木林》。是一首亲切的田园诗,表现森林中恬静的景色:林中空气静谧,阳光穿过叶丛,树叶上发出闪光,浓郁的花香散发在苍郁的密林中。明朗、流畅的旋律线和清淡的和声,给人以鸟语花香的愉快印象。可能正由于曲中所表现的“恬静、温馨”的气氛,此曲被认为是第一集第八曲《亚麻色头发的姑娘》的姊妹篇。
第六曲《怪人拉文将军》。根据法国画家土鲁斯一劳特累克的讽刺画而作,描写讽刺剧团里的木偶。
第七曲《月光照临的阳台》。题目采自列内·浦奥发表在《时代》杂志上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其音调和法国民歌《月光》相联系,其格调和小夜曲的情调相联系,抒情的因素多于写景。曲中像第一曲《雾》一样,使用了双重调性。
第八曲《水仙女》。河水潺潺地流着,浪花在飞溅。华丽的竖琴式的音型犹如水上的闪光,与潺潺的水声相交替。水仙女像出水芙蓉般浮现在水面上,显得十分温柔和娇媚。最后,消失在潺潺的水声和闪烁的水光中。此曲也由格罗夫莱改编为管弦乐曲。
第九曲《匹克威克先生礼赞》。取材于狄更斯的小说,充满讽刺与诙谐的意趣。
第十曲《骨灰匣》。这种古埃及的匣子用人或动物的头骨雕刻而成,德彪西对此有所感兴而作此曲。曲中的神秘气氛与第一集第一曲《德尔菲舞女》相呼应。
第十一曲《交替三度》。全曲始终以三度音程的交替而构成,似乎与德彪西推崇的和声语言相悖行,具有怀古或讽刺意味。
第十二曲《烟火》。用艰深的钢琴技巧描写巴黎的烟火,充满欢庆的热闹气氛,表达了印象派的美学思想。(钱亦平)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