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国际现代艺术辞典 > 新左派电影理论

新左派电影理论(1 / 1)

“新左派”电影理论(Theory of New left Cinema)

受西方所谓“新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思潮影响而形成的电影理论。60年代后期,从法国“五月风暴”开始,掀起一股“造反”热潮,“左”的激进思潮由此蔓延欧洲各国,后来还扩展到美洲。在这种形势下,各种理论竞相与马克思主义“综合”。于是,50年代与存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相当多的一部分电影批评家和导演,在此时也和萨特一样,转向“新左派”的意识形态方面,宣扬一种“新左派”电影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导演让一吕克·戈达尔和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的让—路易·科莫利、让·纳尔博尼和让·法尔日埃等一批评论家。他们的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摄影机的效果》、《电影、意识形态、评论》等文章中。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与以巴赞和克拉考尔为代表的电影理论相悖的观点。主要有:一、否定电影再现现实的功能。认为,电影制作的工具与技术也是现实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摄影机不可能不偏不倚地去记录“在具体现实性中的世界”。电影摄影机所固有的“先验的意识形态性能”,决定电影作品并不反映人与自身存在情境的真实关系,而只不过是表达了人“如何对自己的存在条件进行反应”。二、否定一切传统的电影形式。他们认为,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和概括技巧具有明显的“神话性质”,应当按照革命的“非结构化”要求,即不用典型人物,取消情节,放弃彩色、同期录音等手段的创作方法来拍摄革命的电影。三、否定电影欣赏中艺术幻觉的作用。认为,传统电影诱使观众“不自觉地参与资本主义社会所推销的梦幻和幻想”,是愚弄观众,主张破坏传统的“演出形式”,采用“侧幕”、照明装置、导演本人及其助手来揭露电影的“幻象”等手法,让观众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新左派”电影理论对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各国,尤其是法国的电影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产生过一定影响。(吕兆康)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