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国际现代艺术辞典 > 社会学电影理论

社会学电影理论(1 / 1)

社会学电影理论(Theory of Cinemasociology)

运用社会学乃至其他社会哲学流派的研究方法对作为社会学现象的电影进行研究的理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曾作为传统的电影学方**在德国和俄国出现。当时,主要研究电影本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问题。在50年代中期以前的苏联,这种研究方法还显得比较单一和狭隘。作为有别于传统的电影学方**,它的形成是在六七十年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下,西方先前的社会学方**以新的面貌在电影理论领域出现,并产生了一些变种。联邦德国社会学家和电影学家普罗柯普曾经把这些新理论分为如下三类:一、“镜子”论。即把电影视作反映不同社会意识结构的镜子,其根据是各个不同影片中都存在着必然重复的情境(行为模式、人物类型、冲突公式等)。德国克拉考尔把这种重复情境称之为“集体无意识”,美国帕克·泰勒称之为“集体神经官能症”,法国艾德加·莫兰称之为“集体梦想”,吕克·德·体斯和萨沙·艾兹拉蒂则称之为“定式化准则和价值观念”;二、“操纵”论。即把电影视作对观众进行社会操纵的强大力量。持此论的有法国吉尔伯·柯恩一塞亚、联邦德国维克多·恩格尔哈特等人;三、“整体”论。即把电影视作使人在各该社会结构中联成社会整体的手段,其代表人物有联邦德国马克斯·霍尔克海默、西奥多·阿多尔诺、汉斯·艾斯勒,法国马里昂·莱维,英国邓尼尔·勒纳等。(杨剑明)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